乡村振兴要发挥好“自”力量

来源: 时间:2018-03-29 点击数:

  当下,“乡村振兴”成了一个热词。各级党委、政府和专家、学者从各个维度把脉乡村发展,寻找乡村振兴的策略和路径。事实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宏观的、前瞻性的策略考量固然重要且必要,但从微观上分析、透视乡村发展的短板也不可或缺。窃以为,“乡村振兴”,还要进一步发挥好“自”力量,即涉农领域、乡村自身内部现有的力量。

  首先是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的能力。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不抓、一盘散沙。从实践来看,贫困落后的村居,往往都有一个软弱涣散的党支部。“乡村振兴”,应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领作用。此外,还要选好配强以村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农村带头人队伍,让自己能致富、能带群众富、能让集体富的“三富型”能人走上村级领导岗位。

  其次是发挥好农业企业“稳”的作用。农业企业尤其是农业龙头企业,往往可以带动成千上万户农民家庭从事养殖、种植等发展项目。以江苏百年苏花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去年2月获批国家级龙头企业时就带动了近4000户农户,户均收入超2万元,建立花生种植基地3.5万亩,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作用非常明显。另一方面,该公司带动了加工、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也提高了农民收入。

  实际上,农业企业为了自身长远发展,大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最低保护价收购、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与基地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可以说,农业企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一个“稳定器”的作用,提升了农民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此外,还要发挥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联”的作用。今年春节前夕,宿迁日报报道了泗洪农民种植的40多万斤胡萝卜滞销的消息。虽经多方努力,农民最终把胡萝卜卖了出去,但胡萝卜滞销的原因仍然值得深思。农民虽然扩大了生产规模,但其小生产的特点依然在一定程度存在。

  如何克服这种小生产的弊端?农村的各类专业合作社不应缺席。专业合作社“绑定”一定数量的种植和养殖户,研究市场,搜集市场信息,有效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和联系,消除分散农户走向市场的障碍。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