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委驻灌云县帮扶工作队纪实
“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砥砺行。用脚步丈量灌云大地,我们牢记光荣使命……”1月11日晚,三九严寒中灌云县影剧院里的一场汇报演出,真情演绎了省委驻灌云帮扶工作队两年来扎根灌云精准扶贫的故事,令人温暖催人奋进。
据省委驻灌云帮扶工作队队长、灌云县委副书记杨金国介绍,自2016年2月进驻灌云以来,帮扶工作队“用心、用情、用力”,强势推进扶贫开发奔小康工程,两年为该市共筹集到位帮扶资金1.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334个,投资总额达3.1亿元;为灌云协调争取和招引各类项目资金7.5亿元,被灌云县委、县政府授予2016年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贡献奖”。
记者近日走访了灌云多个经济薄弱村,近距离感受了扶贫给当地带来的变化。
交通扶贫:两年修了298公里农路
灌云县伊山镇新华村。
冬日的阳光下,一条笔直宽阔的水泥主路伸向远方,每隔一段,便有稍窄的水泥路从主路向两边延伸,通向每个村落。在道路的“归置”下,宽广平坦的苏北乡村显得格外整齐养眼。
“以前都是凹凸不平的土路,一逢雨天全是烂泥,扶贫队来了,把主干道从原来的3米多拓宽到了5米多,又宽又好,现在又把路修到了每家每户,真正是一排人家一排路。真心感谢扶贫队,感谢政府……”提起道路的话题,新华村8组68岁的任之全老人感慨不已。要想富,先修路。据介绍,两年来,在扶贫队的帮助下,村里新建宽度4米以上的道路就有17.7公里,宽度2.5米通达各村民小组的支线道路也有10.9公里,而如今,投资2800多万元在建的跨盐河撤渡建桥工程年底前又将通车。新华村委会主任杨步华告诉记者,这些实实在在的基础工程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村镇面貌焕然一新。
新华村只是一个缩影。据了解,针对灌云乡村道路一直以来不小的“欠债”,省委驻灌云县帮扶工作队发挥省交通运输厅等后方单位自身优势,为灌云编制了《“十三五”交通专项扶贫规划》,确定实施项目51.5亿元,储备项目16.3亿元;同时在省交通运输厅等后方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协助灌云地方政府加快县域交通网络建设,推进县城环线建设。两年来为灌云建设农路298公里,并通过协调争取,将省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项目工程试点放在了灌云。如今,灌云农村交通路网特别是经济薄弱村的乡村道路显著改善,挂钩帮扶的24个经济薄弱村的农路截止目前已全部建成通车。与此同时,正在加快推进的撤渡建桥工程也将确保2018年全县实现无渡口目标。
产业扶贫:留下“会下蛋的母鸡”
灌云县下车镇下车村。
一排两层楼高的黄色机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省委驻灌帮扶工作队队员、下车村第一书记池剑飞告诉记者,这是粮食烘干设备,我们所在的地方正是下车村的粮食烘干中心。
“遇到突发天气、极端天气时,稻子不及时收割易发芽霉变,严重影响稻谷品质和价格,这个设备一天能烘干100吨粮食,完全解决了这一困境。”说起自己力推建起的这一粮食烘干线项目,池剑飞非常自豪,他把项目比作“会下蛋的母鸡”,“这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5万元以上的租金回报。”这样的项目在下车镇不止一个,与县粮食局合作共建的万吨标准粮库,在未来15年内,每年将有50万元分红,不仅如此,稻米加工厂、大棚种植都是一个个“会下蛋的母鸡”,把村民们带上了脱贫致富路。
不仅仅是下车镇,两年来,扶贫队在灌云开展的项目可谓“村村有亮点”。盐河村的“农业+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模式,新华村的大棚西瓜、农家乐,和平村的西兰花种植,圩南村的水蛭养殖,盐西村、兴四村的藕虾共养、农产品深加工晾晒棚,吴王村的百亩辣椒园,曹赵村、二队村的标准化蔬菜大棚,小乔圩村、利华村、金跳村、下车村的农机合作社、黄荡村的草绳编织,兴隆村、同心村、四队村、岗北村的标准化厂房及盐河村与黄荡村合建的“灌云情趣内衣产业园”等,各类产业项目无不是蓄势喷发效益显现,它们不断壮大着村集体经济收入,也提高着农户收入。据了解,两年来,扶贫队在灌云新建标准化厂房达3.37万平方米,农机库8030平方米。
光伏扶贫:为薄弱乡村注入生机
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在冬阳下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气势恢宏,给乡村增添着现代的气息。在灌云的乡村一路走来,这样的景象时时可见。而据了解,这一扶贫新举措也正带来可观的效益,为灌云的薄弱村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
省委驻灌帮扶工作队队员、新华村第一书记刘俊生告诉记者,该村拥有全部产权的432KW分布式农业棚顶光伏扶贫电站自2016年12月建成并网以来,已累计发电逾51万度,每年可为村里增加集体收入45万元以上。
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5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两年来,省委驻灌扶贫工作队立足村集体和农户增收两大目标,积极探索具有灌云特色的光伏扶贫新路,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介绍,总投资100亿元的1GW“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创建,其相关报告及文件均通过评审,已排定计划安排在2018年上报国家能源局。引进企业投资1亿元的10MW光伏扶贫电站一期项目于2017年4月建成并网发电,企业连续20年每年向县扶贫办交纳60万元,用于低收入农户脱贫。投资1亿元的10MW光伏扶贫电站二期项目目前正在做规划设计工作,确保2018年6月底前建成并网发电,企业连续20年每年向县扶贫办交纳45万元,用于低收入农户脱贫。投资3300万元的4.4MW 22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村级平单轴跟踪式太阳能光伏扶贫电站于今年6月30日建成并网发电,扣除还贷和相应税金后及运行维护费用,每村每年收入在10万左右。除了增加集体收入,贫困户还能直接从光伏产业中获利。投资1500万元的全县500户低收入户2MW斜单轴跟踪式太阳能光伏扶贫电站将于今 年1月底完工,实行定村不定户动态管理,每户按4240W规模建设,每年可为每户增加收入3000余元;同时选取54户特别贫困的低收入户,实行定村定户,每户无偿捐建4240W光伏扶贫电站,赋予产权,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目前已全部建成并网发电,每年可为每户增加收入5000余元。
不仅是经济上的帮扶,在灌云,民生领域的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文化扶贫等新理念、新做法也在不断涌现。积极争取订单式培养指标,协调对电商人员进行免费培训,对贫困生实施扶贫助学,开展常态化义诊活动,为医疗机构捐赠资助医疗设备,为经济薄弱村新建省级示范卫生室,探索意外伤害新的补偿机制,为经济薄弱村75岁以下已建档立卡的低收入人口投保意外伤害保险,大力兴办包括村环境整治项目、新、扩、改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等在内的惠民实事……每一件每一项,都不断使对口帮扶的24个经济薄弱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永向前。”在灌云的帮扶工作还有两个月即将结束,杨金国告诉记者,本届帮扶工作队仍将砥砺前行,围绕精准扶贫要求,立足两大核心指标,确保24个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全部实现18万元以上,低收入人口年均收入达到6000元,竭尽所能助推灌云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