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美乡村”绽放江苏大地

来源: 时间:2017-12-14 点击数:

12月初,仪征市月塘镇尹山村尹家河生态公园绿树环绕,碧波荡漾,丝毫没有冬日的萧瑟感。村民沿河散步,低声笑语。村民郭军山指着清澈的河水和整洁的街道说:“这环境是政府帮我们改造的,咱村还评上了‘水美乡村’呢!”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江苏为再现水乡美景,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征程中,自2014年起开展“水美乡村”创建,依据各地不同的水资源禀赋、水生态特点、水文化底蕴和水景观特色,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争取到2020年建成200个“水美乡镇”和2000个“水美村庄”。

重现“水清岸绿”田园风光

“以前,这里环境可差了,钓鱼根本不可能。到了夏天,大伙都是捂着鼻子绕走。”郭军山说。尹山村村支书牛志标也坦言,过去的尹家河的确让他又爱又恨,“这是附近农田的主要灌溉水源之一,但由于长期不治理,河道淤积严重,水面遍布水花生,到了灌溉季水不够用,到了梅雨季又阻碍行洪”。

2014年,我省提出“水美乡村”创建,尹山村下狠心治理水环境。2015年,生态公园1期建设完工。环境美了,村民们有了更高的要求——融入运动主题。今年,2期工程顺利推进,就加入了健身器材。在财政和水利部门的支持下,该村近4年在水环境治理上投入了100多万元。如今,尹山村已蜕变成以环境优美、自然气息浓厚、乡土气味浓郁为特色,活水绕村落的休闲农业旅游村。

记者来到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太平村,看到村民徐秀琴和池中英手挽着手在家门前的荷塘边洗菜,时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每个星期都有专门的管护人员清理河塘,又回到我们小时候小河清清的样子啦!”徐秀琴笑言,环境好了,人的精神面貌都大不同。

立足实际做足管护文章

为确保全省河道管护到位,发挥长期效益,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办法。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河道长效管护机制。据省水利厅农水处蒋伟介绍,苏州、无锡等经济发达地区主要由财政补助,委托专业化公司负责;南通各县区普遍建立了农村河道、农路、绿化和垃圾收集处置“四位一体”的长效管护机制;盐城全面推行以水护河、以堤护河、专业保洁、垃圾统管、划段管护,村规约束、联户保洁、门前“三包”、竞价管护等10种管护模式;宿迁、连云港等地通过制定乡规民约,发动党员干部和群众认领责任保洁区……

扬州邗江区槐泗镇龙尾村实行的是社会化管理。村支书许剑介绍,全村的河塘发包给扬州永旭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管护,村对物业公司实行月度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直接与管护资金挂钩。坚持全覆盖管理,不落下一个塘。目前,全村河塘管护全部到位,得到村民一致点赞。

专项资金增添长效底气

从2011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农村河道长效管护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河道管护制度好、效果明显的地区予以扶持。各地也通过多种途径筹措资金,加大农村河道管护投入。据省财政厅农业处秦晗介绍,今年,全省财政农村河道长效管护投入超过9.3亿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1.5亿元。省级财政在对全省各涉农县(市、区)给予河道长效管护省级奖补的基础上,还对每个评选通过的“水美村庄”奖补10万元,用于村庄环境的正常维护。

为了发挥财政杠杆效应,各地也是使出浑身解数,把每一分钱落到实处,并加大配套资金力度。比如,每年省级财政安排扬州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经费3000万元,扬州市级财政再奖励“水美乡镇”10万元/个、“水美村庄”5万元/个。2014-2016年,该市共计创成省级“水美乡镇”15个、省级“水美村庄”80个。

仪征市水利局副局长陈家荣告诉记者,为确保长效管护工作有钱办事,去年该市争取上级财政补助253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100万元、扬州市级财政补助153万元。同时,仪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资金2500万元,其中1700万元专项用于长效管护,800万元用于与农村环境有关的秸秆禁烧、绿化造林工作。镇级财政按照市财政预算安排的50%增加投入,这些资金专项用于支付农村保洁员工资,统一购置人身伤害保险、工作服、保洁车辆、割草机和相关清扫工具等。资金的保障增添了发挥管护长期效益的底气,在长效管护模式创新中,以村为单位组建管护站,充分结合做好日常管护与集中管护工作,有效解决了单个保洁员无法完成的老大难问题,相关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