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粮节粮保安全 优粮优价促增收

来源: 时间:2017-10-16 点击数: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保障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爆发严重粮食危机的背景下,联合国粮农组织决定从1981年起将每年的10月16日作为世界粮食日,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重视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今年10月16日是第37个“世界粮食日”,所在周是我国第27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省粮食局联合省农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妇联,以盐城为主会场共同组织开展2017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

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改变移民未来——投资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发展”,爱粮节粮宣传周的主题是:“爱粮节粮保安全,优粮优价促增收”,主要通过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军营等单位,开展首届“爱粮节粮之星”评选发布活动、“优粮优价促增收”系列活动和世界粮食日竞赛活动,持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一方面,帮助广大消费者树立科学健康的消费理念,增强爱惜节约粮食意识,有效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助力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引导农户逐步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增加优质产品供给,促进种粮农民增收。 

爱粮节粮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爱粮节粮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并强调要加强粮食节约工作,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决刹住浪费粮食的不良之风,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国早在1991年就作出决定,将世界粮食日所在周作为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以加强宣传教育,促进爱粮节粮。

我省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工作,近几年来全省粮食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产需总量平衡有余,不仅为保障我省粮食供应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促进全国粮食供需平衡作出了积极贡献。尽管当前粮食市场供应充足,但我们要居安思危,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警惕粮食形势逆转,防止粮食危机重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受耕地减少和水资源短缺等因素约束,全国及我省粮食增产的潜力已有限,而粮食消费则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刚性增长,长期看全国及我省粮食供需面临较大压力,处于紧平衡的态势,保障粮食安全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国粮食损失浪费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每年粮食产后损失超过1000亿斤,相当于我省全年粮食产量的1.5倍,粮食损失浪费十分惊人。

我省人多地少,资源不足,粮食消费量大,特别是苏南主销区粮食缺口不断扩大,爱粮节粮尤为重要,开展爱粮节粮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保障粮食安全。粮食继续连年增产难度加大,而爱粮节粮潜力很大,是将来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爱粮节粮就是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相当于开发无形粮田,增加粮食产量,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

二是节约资源能源。粮食增产不仅需要增加耕地和水资源,还需要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消耗更多的能源,加重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我国资源能源紧缺,爱粮节粮就是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三是弘扬传统美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农民的辛勤汗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现在粮食品质不断提高,更需珍惜节约,爱粮节粮就是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增强爱粮节粮意识,积极行动起来,争做爱粮节粮的倡导者、践行者、宣传者,形成全社会爱粮节粮的良好风尚,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优粮优价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全省粮食部门按照“两聚一高”要求,抓住当前粮食供需较为宽松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积极探索粮食优质优价收购,发挥粮食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引导作用,以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调整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扩大适销对路的优质粮食生产,增强粮食市场竞争力,促进种粮农民增收,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新贡献。

一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适应粮食生产方式和消费需求加快转变的形势,引导和支持粮食收储、加工企业加强合作,拓展粮食产业经营,向前延伸建设粮源基地,向后延伸发展精深加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优质粮食全产业链,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二是优化粮油品种结构。根据优质粮油消费需求,引导农民种植市场销路好、价格卖得高的品种。近几年大力推广小麦9023、水稻南粳系列和籼优688等优质品种,扩大优质粮食品种种植面积。立足区域比较优势,确定主推粮食品种,形成区域性优势品种种植区,增强粮食市场竞争力。

三是实施优质优价收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订单粮食、基地建设等方式,积极推广优粮优价收购,体现优质品种价格,拉开不同品种的价格差异,运用价格机制,引导农民生产安全、优质、绿色、健康的中高端粮油产品。近几年我省优质粮食收购比重不断上升,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四是打造知名粮油品牌。发展粮油精深加工,延伸拓展粮食产品链,将优质粮源转化为优质产品,增加中高端粮油产品供应。通过自主创新、名牌创建、特色产品认定等手段,加快构建粮食产业品牌体系。目前全省粮食行业共有中国驰名商标2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4个,江苏省名牌118个。

五是加强优质粮油推介。开展优质粮食推介、洽谈、产销对接活动,在上海举办江苏大米推介发布会,不断提升粮油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与东南沿海销区省份合作,引导和推动粮食“走出去”,拓宽我省优质粮食销路,粮食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不断提高。

六是加大质量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着力推进粮食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建设。完善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好粮食质量“监测、检验、监管”三张网,把好企业粮食“进库、出库、市场”三道关,保障粮食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居民吃得放心。

今后全省粮食部门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粮食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促进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提升粮食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农民增收。力争到2020年,全省产粮大县的粮油优质品率提高30%以上,新增一批具有影响的省级以上优质粮油名牌,促进城乡居民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和“吃得健康”转变,让农民在优粮优价中增加收入。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