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吸引创业者 “逆回流”

来源: 时间:2017-04-25 点击数:

4月24日清晨,花冬英穿过村里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小巷,走向自家的葡萄园。一路上花香鸟鸣,她大口呼吸着乡间富含氧离子的空气。“这在上海根本享受不到的。”花冬英爽朗一笑,脸上写满幸福。

年过六旬的花冬英从没想过自己这个年纪还会回到姜堰区兴泰镇西陈庄村的老家生活。二十年前,她和家人怀揣淘金梦想去“大上海”闯荡,历尽艰辛,最终靠着经营大米批发生意立足,在上海买房买车。“我记忆中的西陈庄村,房子破败,道路泥泞,垃圾随意丢放,村里的小河一到夏天臭味扑鼻。”花冬英回忆说,因为生意太忙,加上习惯了大城市的生活,这些年很少回来。2010年返乡,她眼前一亮:房屋、道路修葺一新,有了公共厕所,村里开始植树种花,环境也美了。

“年龄越大越思念故乡吧。”花冬英最终决定返乡创业。2012年前后,她回到西陈庄村承包土地种葡萄,现在七十多亩葡萄园,每亩年收入有三四百块。在她之前,已有上海的一位商人看中西陈庄村宜居的生态环境,在村里建设养鸽场。在她之后,又有在外做建筑生意的村民,回乡种起高效农田,年收入十五六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逆回流”创业者,看中的不仅是西陈庄村灵活的土地流转制度、绿色农业生态链的优势,更着迷故乡“居住的乐趣”。

“我们建设家乡的理念,就是既要让村民享受城里人的生活品质,也要保持好村落的原貌和特色,让人们能找到儿时的记忆。”西陈庄村村委会主任李学军告诉记者,该村近年来积极建设“美丽乡村”,完成各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新建日处理40吨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座,铺设污水管网1200米,全面完成无害化改厕,并清淤河道2100多米,建成1200多米生态护坡和配套绿化。与此同时,村里各巷口亭楼拱门、青砖黛瓦保存完好,成为里下河传统村落的杰出代表。

“村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动了资源要素回流,农民回乡创业,促进了乡村旅游、互联网+等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巡视员杨洪海向记者介绍,近年来,省住建部门联合省综改办、省农委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工作,因地制宜建设人文特色型、自然生态型、现代社区型、整治改善型等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自2011年起至今共完成645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实现了“村美民富”。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