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村书记,共话“三农”新愿景

来源: 时间:2017-03-14 点击数:

3年前的全国两会上,记者采访了江苏全国人大代表中的3位村书记,请他们畅谈来自农村基层的呼声;今年再一次聚首北京,他们又把农民兄弟的哪些新愿景带上两会?

愿景1 把政策红利“装”进粮农口袋

受访代表:南京市高淳区古柏街道武家嘴村党委书记 武继军

3年前,武继军代表呼吁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今年,他关注的是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粮食连年丰收,另一方面农民种粮收入下降。虽然国家和地方出台不少粮食生产收购的补贴政策,但粮食生产效益仍然较低,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武继军记忆犹新的是,去年,受极端天气影响,小麦发病率高,产量降低,收购价格也不高;水稻生产前期受大水影响,后期又受阴雨影响,不少倒田烂田。“种粮基本上没赚钱,有的种粮大户承担不了大面积的亏损而弃耕废约。”

“同时,对种粮大户的一些扶持政策也难以落实到位。” 武继军举例说,粮食保护价收购无法很好执行,农业保险赔偿标准过低,合理的生产经营设施用地不能解决等。他建议,国家加大种粮补贴、惠农补贴的力度,至少让农民种粮有钱赚、不亏本。比如南京2015年出台地方政策,建立耕地保护资金,每年每亩300元,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得到实惠。也要加大对粮食种植专业大户的补贴力度,建立专项补贴资金给予直接奖补。对种粮大户在购置农业机械、购买农资粮种、应用新技术等方面给予更多补助,并且落实好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

此外,加大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支持。通过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园区,既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又促进耕地流转,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总之,要真正让政策的‘红包’装进粮农的口袋。”武继军说。

愿景2 花木触网还需扶一把上规矩

受访代表:沭阳县庙头镇聚贤村党委书记 李 生

李生代表上次针对农业集约化经营提出了建议。这次,他首先向记者介绍他们村特色农业发展的最新情况。聚贤村80%以上人员从事花木种植和销售,有100多名花木经纪人、80多户电商长年经营花木销售,年销售额超亿元;有130多人在外地承包土地种花,面积近万亩;农户人均年收入超4万元。

李生认为,发展特色农业,需要政府和社会在科技、人才、资金、市场培育、设施配套等方面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和引导。比如花卉苗木栽植行业,存在营销市场混乱无序、缺乏专业资金扶持,以及行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他建议,出台针对苗木流通环节的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奖惩政策,加大对花农的资金扶持,包括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等,对花农遇到的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制定更为详尽的保险理赔措施,最大程度地调动广大农民种植花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当前正与现代农业加速融合。沭阳就有3万多家各类网店,网络销售额达85亿元,快递发货量达8500万件,这意味着,平均每一秒钟就有3件快递从沭阳发出。但李生发现,农村网络创业还有不少问题,如:产品销路不畅、不诚信经营、基础设施配套不全、快递物流不到位等。“特别是不诚信经营问题相当普遍和严重,从根本上扰乱网络营销秩序。”李生希望,国家利用今年将出台电子商务法之机,严厉整治电商市场,加大监管和指导力度。同时,加大农产品深加工及物流等配套基础设施的投入,为农村网络创业和电商发展打造良好平台。

愿景3 “富脑袋”“富口袋”“富文明”

受访代表:常熟市虞山镇梦兰村党委书记 钱月宝

去年梦兰村村级可用财力超过3600万元,全村190多户,家家有别墅、小车、股份、分红,村民人均收入5.8万元。作为梦兰村的“当家人”,钱月宝代表在全村村民“富口袋”和“富脑袋”之后,还有哪些新考虑?3年前,她关注的是农村“富生态”问题。这次,“乡村治理”进入她的视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通过深化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要着力推进农村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的全面发展。在做强经济、致富村民的同时,还要使农村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这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乡村治理的全面升级。”钱月宝说。

在她看来,乡村社会的加快变迁,使原有的乡村管理方式远不适应乡村文明进步的需要。“乡村养老、文化发展、生态环境、村民民主权利保障、公益事业发展等众多问题,客观要求推进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文明。”

“要将乡村文明治理成效,列入县、乡镇政府的政绩考核目标体系。”钱月宝建议,县、乡镇级政府,要进一步在资源配置、管理规划、干部配备等方面,切实研究并破解乡村治理的新矛盾、新问题,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目标,注重推进乡村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同时,在乡村经济资源确权颁证的基础上,深化农村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进村里的“政经分设”,村民委员会的社会管理职能,要与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职能分开。对现在不少村庄试行的“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创新实践形式,要加以总结规范、实践推广。吸纳乡村新经济组织参与,共同治理村里公益性社会事务。

“要夯实村民自治的基层体系,扶持网格化治理体系。” 钱月宝说,要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乡村“良治”的农村文明发展之路,重视解决“乡村治理无效、低效”现象,让过上小康生活的乡村农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更高的幸福指数。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