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麦市优质优价凸显 “去库存”压力大
摘要:受2016年产新麦产质量下降明显、进口小麦“量大价低”以及库存高企等因素影响,江苏小麦流向流量发生明显改变,质差麦阶段性“北上南下”流通明显,质优麦则呈现净流入态势。预计2017年在江苏小麦库存量高企但结构性矛盾凸显的背景下,麦市优质优价仍将延续。
2016年江苏小麦市场行情回顾
因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产量形成关键时期遭遇连续阴雨天气,赤霉病、芽麦情况偏重,江苏地区夏粮产量下降;国家统计局关于2016年夏粮产量数据的公告显示,江苏地区夏粮总产量1216.5万吨,上年为1271.7万吨。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公布的《2016年我国夏收小麦质量调查报告》显示,江苏2016年产小麦容重中等及以上比例和千粒重不如去年,不完善粒含量比正常年景明显增加;千粒重平均值37.0g,较去年降低4.5g;不完善粒含量平均值10.2%。2016年江苏麦市虽整体供需充裕,但因库存主要以拍卖粮源为主,小麦库存数量高企且出库成本高对流通市场小麦“量价”起到明显的支撑作用。2016年夏收降雨天气改变江苏麦市流通格局,质优粮源有效供给量大幅下降,江苏小麦市场行情优质优价凸显,品质间麦价价差明显,质差麦阶段性“北上南下”流通明显,多以饲用为主;而质优麦则跨区域采购山东等北方小麦,南下流通量大幅萎缩,呈现净流入态势。据统计,2016年江苏地区小麦拍卖市场累计投放粮源数量2455.4895万吨,实际成交量203.034万吨,平均成交率8.27%,周度成交均价处于【2476,2540】元/吨。相比之下,据统计,2015年江苏地区小麦拍卖市场累计投放粮源数量1389.303万吨,实际成交量232.0343万吨,平均成交率16.7%,周度成交均价处于【2448,2540】元/吨。2016年江苏麦价整体明显上涨,麦价底部重心较2015年明显上移。
总体来看,2016年江苏地区小麦市场阶段性行情走势明显,市场行情走势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2016年年初至新小麦上市(5月下旬), 江苏麦价走势呈现整体冲高回落态势;自2016年年初,受制于面粉加工企业阶段性补库结束以及各地区储备粮轮换出库,江苏麦市阶段性供给压力加大,麦价呈现弱势运行;随着粮源的逐步消化加之自3月份面粉加工企业粮源补库需求的推动,流通市场粮源逐步趋于紧张,麦价出现不同程度走高;自5月份开始,在主产区新小麦即将大量上市且价格预期较低等因素施压下,陈小麦市场购销呈现“量淡价弱”格局,麦价底部重心持续下降。(2)江苏新麦上市至9月30日,麦价走势先抑后扬;自5月下旬江苏地区新麦陆续上市至7月初,新麦收购价弱势运行,价格跨度较大;自7月上旬,随着新麦产质量明朗,质优新麦市场行情逐步攀升,而质差小麦因饲用替代其价格重心也呈现上移态势;自8月中旬,随着流通市场质优粮源大幅减少以及面企新麦加工需求提升,质优新麦收购价攀升至托市收购价附近;自9月中上旬,随着麦价处于高位加之托市收购接近尾声,麦价高位震荡,局部区域有所回落。(3)10月初至12月底,麦价呈现上涨态势,围绕小麦拍卖采购成本运行。随着流通市场粮源持续消化加之麦价上涨,江苏地区小麦拍卖成交逐步好转,麦价整体围绕拍卖采购成本波动,质优粮源市场行情走势相对强势。
江苏小麦市场2017年展望
近几年江苏地区小麦播种面积基本在3200-3300万亩;2015年播种面积3254万亩;2016年播种面积3284.8万亩;江苏小麦产量稳定在1100-1200万吨,波动幅度不大。由于2016年江苏地区新麦质量下降、单产减少、价格下跌,农户种植收益下滑,不少规模大户亏损严重,甚至出现退租现象,因不利天气影响,小麦错过适播期影响其播种面积并将对最终产质量带来影响,2017年江苏小麦生产实现持续增产面临挑战。在江苏小麦质量结构性矛盾凸显的情况下,新一年度小麦质量情况对质优粮源的市场行情走势较为关键;天气因素将对2017年江苏小麦市场价格运行空间影响较大,也将直接影响2017年小麦饲用需求量。预计2017年小麦出库成本高企、库存粮源质量参差不齐以及区域分布不均衡制约其成交情况;这将使得政策调整对市场行情阶段性走势影响加大。
受制于全球麦市供需宽松格局施压,国际麦价2017年整体仍将处于低位运行态势,内外麦价价差将处于高位,进口小麦数量处于高位将挤压2017年南方销区对江苏小麦的使用量。2017年产小麦产质量情况以及收购力度对麦市购销形势影响关键。质优粮源仍将备受青睐,其市场行情走势将进一步反映供需关系,质差粮源则将承压于玉米市场。2017年江苏小麦市场仍将处于去库存的过程,小麦市场贸易面临的政策风险仍然较大,小麦经营机遇与风险并存。江苏麦市供需宽松下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显现,麦市仍将延续优质优价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