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亏损,如何玩转农产品电商

来源: 时间:2016-11-07 点击数:

     “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在各地、各级机构引起了广泛重视,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近期,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周院长、陈教授指导的调研小组Elog在江苏省徐、宁、常、苏地区深入开展了“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调研。

《2014~2015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数据显示,95%的农产品电商企业亏损,持平的占4%,只有1%能够盈利。调研小组来到徐州市睢宁县,那里的电商平台“天天欢乐购”是睢宁地区主营农产品的O2O模式企业。董事长位先生介绍了“天天欢乐购”盈利的原因:他们不仅收购农民产品,还帮助农民树立品牌、培养电商人才,吸纳清洁工加入物流配送,打造了独特的产业链。这些抉择,让“天天欢乐购”的“互联网+”理念对其农产品销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选择服务种类时,依然不得不“扬长避短”,也就是说,即使对于农产品电商企业的佼佼者来说,生鲜产品依旧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南京八卦洲派缘蔬菜专业合作社与睢宁县的电商平台类似。他们目前在南京市区开设了4家蔬菜直销店,受制于生鲜农产品易腐坏、运输成本高等原因,农产品线上服务范围较小。

在南京众彩农产品物流中心、江苏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徐州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等农副产品集散地,除了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这些采购中心还根据企业功能需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农产品信息追踪、物流信息统计、价格信息汇总、整理和定向发布等方面。但在这些采购中心,一些蔬菜水果大户表示,不会上网寻求物流信息、价格信息和需求信息。首先,传统的电话、人脉、签订蔬果供应合同的方式已维持多年,较难改变;其次,农户对互联网的使用技能并不熟练,尤其对于较大年龄农民来说,接受度比较低;最后,农户认为,网上信息不完全、时效性不强,反而不如行业内人士的直觉和交流更有效。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认为,9成以上的‘互联网+’农产品企业的亏损,是新型农产品模式的不完善引起的发展困境。‘互联网+农业’发展在具体环节中存在许多需要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调研组组长赵子杰说,“我们会将这一调研深入下去。我们还有一个设想,建立一个服务于‘互联网+农业’发展的信息平台。”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