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科院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省农科院党委书记严少华说,“严”、“实”精神是科技创新的灵魂,是推动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整改问题的重要遵循。
针对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研究力量相对薄弱,获得国家级成果少等问题,省农科院党委制定重大成果产出责任目标考核激励机制,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实施五大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的基础上,建立培育领军人才、中青年学术骨干、青年拔尖人才目标明确的三级人才体系;发起成立江苏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强化团队合作,实行联合攻关,改变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与省农委合作开展“十三五”江苏农业重大科技需求调研和发布,以需求为导向确定科研项目,改变过去科研与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的问题。今年,省农科院作为第一主持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获部省一、二等奖7项;该院特聘研究员——泰国农业大学披拉沙·斯乃文教授,作为我省唯一入选的外籍专家获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切实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针对科技成果推广过程中推广展示手段单一、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院党委多次在六合基地举办科技成果集中展示,组织“豆类优异种质资源展示会”等活动,吸引省内外农业企业和种养大户前来观展洽谈。
省农科院在全省建立9个稻麦、蔬菜、果树成果示范基地、7个基层农业科技专家服务站和21个农技推广服务站。在全国率先推出院地合作的科技推广服务新模式,派出55名科技骨干带着项目、技术和成果,到宿迁、淮安等市29个县区、乡镇挂职,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
省农科院院长易中懿表示,将紧密对接国家和省农业及农业科技发展战略需求,“建设一流学科、打造一流团队、产出一流成果”,勇当省级农业科研单位排头兵,为江苏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