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慕村:一步一景“蝶化”美丽乡村
化蝶,从毛毛虫蜕变成花蝴蝶是美丽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艰辛和痛苦的历程。桃源镇严慕村,从原先“矛盾重重”的村,变成“后劲十足”的生态村,也是一次“化蝶”。
严慕村位于桃源镇铜罗社区以南,2003年7月由西亭村和旺家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约4平方公里,是一个以生态美景著称的苏州美丽乡村。
“森林迷宫”:移步换景
道路平坦、粉墙黛瓦、置园造景……记者看到,外墙统一刷成了白色,路两侧基本上是苏式风格建筑,这就是严慕村美丽乡村建设呈现给人们的一幅美丽画卷。去年,苏州市共确定吴江1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严慕村便是其一。
桃源镇党委书记石荣说:“严慕村是桃源生态旅游发展的主空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严慕村结合本村自然条件及传统特色,逐渐营造独特而优美、森林河道神奇组合、‘迷宫’般的苏派村庄。”
严慕村党总支书记严国强告诉记者:“生态旅游是村里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严慕村计划整合村内的特色旅游景点,把农房变成景点,把沿线变成风景线,把生态经济的品牌做大。”
今年60岁的村民张法根在凉亭听着小曲饮茶。老张告诉记者,大热天在凉亭这儿吹着自然风最舒服。
“原来听说要搞‘美丽乡村’建设时,我担心是面子工程,应付检查,白白浪费钱。”记者问:“那您现在是什么态度呢?”老人说:“我带你转转。你看看路上很干净,驳岸崭新整齐,绿化好,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
在市、区、镇支持下,2011年开始投资建设的荒天池景区,已经成为桃源旅游业的亮点。荒天池是吴越文化和生态文化交融的旅游景区,村庄与荒天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得天独厚的乡村旅游景区,去年,还成功创建“桃源省级森林公园”。
“绿色道路”:美了村富了民
严慕村树木成海。本地人笑称,“日不见村庄,夜不见灯光”。深呼吸,比起外面,村里的空气明显要好很多,仿佛置身于天然氧吧。三伏天,树林里比其他地方的温度低5~6摄氏度。
这些年,在外打工的村民眼见着春季花开、秋季果熟的美景就在自家门前,他们纷纷回到了家乡,不想走了。严慕村的苗木种植户孙美林告诉记者,严慕村探索出一条帮助村民致富的“绿色道路”,村里的田地多用于种树,目前拥有万亩的香樟林,不少村民依靠种树发家致富。
与早些年单一种植香樟树不同的是,近年来,严慕村的苗木种植户还会交叉种植一些高档苗木。江南地区的人喜欢种植桂花树作观赏用,孙美林种植桂花树已有10年时间,每株高度大约有4米,价格可以卖到4000至5000元,收益比以前好多了。与其他产业相比,从事苗木种植业不仅收益高,还能美化村庄环境。收入的增长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是严慕村最精明的地方。
严国强告诉记者:“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严慕村以苗木种植业为重点。种植苗木使村民走上了致富路,也将严慕村的村庄环境装点得更加美丽。”
如今,村里的旅游业已经逐渐发展起来了,能为村民开辟新的致富门路。严慕村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契机,加上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经济,走出一条以游助农、以农助游、旅游富民的路子。
“和谐处方”,发展更有底气
严慕村原先村级存量资产少,发展村级经济较为困难。
2004年,桃源镇规划在严慕村谭西浜、沈公桥这两个自然村建设循环经济区。一些村民担心环境污染,甚至和村干部“拍桌子”,并多次去上访。如何化解矛盾?
村干部走村串户,和村民们促膝长谈,将诉求一条条归纳梳理,开出了三个“处方”:搬迁46户农户;集体入股一个地块经营项目,按股分红;以建立循环经济区为契机,在经济区建立物业,租赁经营,壮大了村级经济。三个“处方”化解了矛盾纠纷,“治”出一派文明乡风。村民沈雪根对记者说:“我们马上要住上新房子了,你看新小区环境多好。”
目前循环经济区内的企业秩序规范,效益有大幅度的增长,对推动村内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企业还吸纳了一批本地劳动力就业,使得他们生活得到了保障。2006年,严慕村的村级经济只有27万元左右,去年增长到168万元,今年有望突破200万元。
村级经济发展壮大,老百姓也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严慕村发展更有底气了。
“以前,这里的路只能容一辆三轮车通过,现在大不一样了。”村民自豪地介绍。记者看到,原先的羊肠小道,变成了一条条两辆汽车能会车通过的林间绿道。
不久的将来,严慕村将对接乌镇、西塘和南浔古镇,恢复古桥、古建筑,构建“水上迷宫”,建成集吴越文化展示、生态旅游观光、原始野地踏荒、苏南民俗游乐于一体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