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好品种:“米”香还需勤吆喝
编者按
2013年7月,无锡建起了占地2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现代米市,被称为“中国米市之首”。2014年3月,这个从空中俯瞰呈八角形、喻意“米”字的市场交易区内,已有288个门店,年交易额达40亿元。这个现代米市的崛起,被很多人视作江苏稻米产业蓬勃发展的见证。
然而,产业的突飞猛进也使得产、加、销生产链间的摩擦增多,阻碍了稻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江苏的好品种何时走出深巷?优质大米如何能卖出好价钱?稻米品牌靠什么赢得市场?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省内主要稻米产区和加工园区,试图寻找到答案。
行业调查
在兴化市钓鱼镇姚家村杂交粳稻超高产栽培攻关方的一块块田垄里,碧绿的麦田沐浴着三月的和煦阳光。就是这片百亩土地, 2013年11月4日成功通过验收,创造了水稻平均亩产961.2公斤的奇迹,再次刷新了稻麦“两熟”条件下水稻百万亩方单产的全国纪录。
“从2009年以来,我们攻关方年年都在增产,年年都在刷新全国纪录。”兴化市农技中心的工作人员自豪地告诉记者。当记者询问这是否是江苏的水稻品种时,这位工作人员有些尴尬地说:“不是,是‘甬优2640’,浙江的品种。”
“一个粮食大省,种业却落在人后,心有不甘啊!”一位在基层种子站从事多年品种推广的老专家向记者感叹。粮食产量十年连续增产,水稻单产去年又是全国第一,可被称作水稻生产“生命线”的种业产业却不敌安徽、湖南、浙江等地,江苏种业该如何奋起反击?
育种推种走向市场才是王道
“江苏的种业产业就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省种子站站长邹芳刚告诉记者,“在育种方面,无论是科研基础能力,还是人才、设备,我们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但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商业化育种能力较弱”。
所谓商业化育种,是指针对生产需求,研育适合市场的新型品种。2005年之前,扬州大学培育的扬稻系列和常州武进水稻研究所培育的武育粳稻系列不仅迎合了当年省内“籼改粳”的市场潮流,更因其稳定的高产抗病的特性,而在全国知名。然而2005年至今,当年辉煌的招牌渐渐没落。以扬稻6号为例,2005年至今,扬稻6号再也没有针对市场的新品种推出。
“科研单位育种不接地气是一方面,最大的硬伤是‘育繁推’难以实现一体化。”邹芳刚说,科研单位能“育”难“推”,种业企业能“推”难“育”,“两张皮”扯不清是江苏好品种难以走向市场的根本原因。
这一问题并非难以解决。新年伊始,我省明确提出要确立企业商业化育种主体地位,加快推进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商业化育种分离。省农委主任吴沛良说:“我们将坚持品种审定面向企业的导向,鼓励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所办种业企业和其他企业重组整合,或引进社会资本,优化股本结构,推动科研院所与所办种业企业分开。”
成功培育出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品种的江苏焦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裴柏平告诉记者:“在这项政策的推动下,科研力量和社会资本的融合势不可挡。我们民企盼了十年,春天终于要来了!”
依法维权严打乱象赢得契机
已到吃饭时间,省种子站副站长许学宏还在接农民的投诉电话:“假种子?卖给你的是哪家公司?不知道?苗长得出来吗?”一番交流劝慰后,他放下电话,对记者苦笑,“买到了伪劣的种子,麦苗都开始抽穗了才发现不对,小贩早跑了,没办法只能找我们”。从2008年起,省、市、县、乡、镇种子站的工作人员每年都能接到大量这样的投诉电话,真正能追回损失的农民少之又少。
由于种子市场化后,官方认证的好品种也必须由种子企业在市场上销售,农民不能直接到当地农业局、种子站购买。很多不法企业和商贩利用这一“漏洞”,对江苏好品种进行品种侵权、伪装套袋、混装贩卖,大打低价牌。农民买到了这样的种子往往不能当场发现,等到发现已损失惨重。而且,目前对品种的鉴定检查存在“硬伤”,只能通过抽样、种植,长出后才能得出鉴定结果,缺乏快速有效的鉴定机构,往往结果出来了,不法企业和商贩早已关门大吉。
据调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等新型经营主体正成为这些不法商贩的新目标。许宏刚表示,去年六七月份,全省发生多起大户买到不合格种子的事件,涉及上千亩稻田。
不过,这种市场乱象有望在今年得到遏制。近日,省农委、省公安厅、省工商局联合发文,2014年将以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专项行动为重点,进一步规范种子市场秩序。许学宏说,这将为江苏好品种的推广赢得市场空间和推广契机。
品种推广让农民“眼见为实”
“我们的‘苦口婆心’总是比不过这些人的‘油嘴滑舌’,难呐!”兴化市农业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诉苦,“市场上小企业、小商贩卖的水稻种子在价格上比我们的好品种要便宜一块多,农民在听我们的宣传时头直点,回头被小商贩一鼓吹,还是买了他们的种子”。
“我们选育和推广的好品种都是因地制宜,适合当地小气候的,高产抗病更是基本属性。很多假劣种子根本不适合当地农情,更不用说高产、抗倒伏、抗病害了。”邹芳刚说。
为了引导农民种植市场畅销的好品种,省种子管理站在2013年首次开展“江苏好品种”的评选活动。活动利用“四位一体”媒体平台宣传和现场观摩等方式,邀请农民参与投票评选,筛选出50个水稻品种。经10万名农民投票、测产评比、行业专家打分,综合评选出了11个年度最受农民欢迎的水稻品种。同时,省种子管理站还开展了“江苏好品种”粳稻优质米品尝评比活动,邀请广大市民参与评比。
此外,两项活动评选出的优质品种还将被种植在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农民在家门口便可观摩。据了解,2014年各级种子管理站和种子企业种植“江苏好品种”示范面积将超10万亩。
“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到,这样的推广让我们农民心里觉得踏实、稳当。”参加过去年品种评选活动的兴化市荻垛镇农民老张表示,今年要将自己的几十亩田全部种上“江苏好品种”。
(江苏经济报记者 葛潇娴 通讯员 罗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