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铜山区郑集镇:强化人才支撑 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 时间:2021-10-19 点击数:

“我们企业是中国工程院蹇锡高院士合作站点,目前公司‘低温微剪切液相法制备原生态高性能橡胶材料’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处于全国领先,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近4年每年上缴利税1000多万元。”日前,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镇乡镇企业座谈会上,江苏圣耐普特矿山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培峻谈到企业发展过程中人才引领作用时感慨万千。

圣耐普特公司现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25人,公司先后与中国矿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专业院校教授开展合作,主要研制、开发、生产选矿设备和高性能弹性体新材料,是集研制、生产、销售于一身的新材料科技研发型企业。

近年来,郑集镇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乡村人才振兴,不断优化完善人才引进、培养、留住、使用的机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外人士积极参与,争当招才引智的联络员,助推人才向产业集聚、向基层流动、在一线实践,用人才兴旺实现产业兴旺。

 

让人才成为产业腾飞的“新引擎”。郑集镇通过科学论证,选准新材料为发展方向,梳理企业人才需求后,先后对接上海东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引进科技副总6名,每年开展1—2个人才创业创新项目,为新材料产业插上人才助推的强力引擎。

 

让人才成为农民致富的“领头雁”。2020年以来,郑集镇把“能人返乡”定位为实施“三乡工程”的重头戏,镇财政所制定了针对性强、可信度高、吸引力大的激励政策,并及时兑现奖励,各类人才纷纷返乡创业。张湾村的杜文锋退伍后潜心研究食用菌种植技术,跑遍徐州食用菌种植基地取经,创办徐州锋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3.3万平方米食用菌栽培大棚,去年实现产值450万元。徐州润嘉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大召是郑集镇“能人返乡”中的领军人物,他带领群众种植西蓝花、荷兰豆、娃娃菜等蔬菜,产品成功进入欧盟市场,并在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销售,成为郑集镇实施“三乡工程”的靓丽名片。

 

让人才成为乡村治理的“生力军”。郑集镇在选聘基层治理各类人才时,注重综合素质,通过基层实践检验和锻炼队伍,充分调动网格员、兴村特岗人员、“党员中心户”、乡贤能人、退伍军人等参与基层治理。郑集镇招聘的10名兴村特岗人员在基层一线从事社会工作,他们文化程度高、思想活跃、开拓创新意识强,有力提升了乡村治理质量和效率。郑集镇不断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镇纪委全程跟踪,对发现的人岗不适问题及时调整,对确实不适合基层工作的人员及时清退,实现动态管理,保证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