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突出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展现出现实模样
常州市把整洁有序的村庄环境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来提供,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一项惠及百姓的实事工程来打造。在组织实施"三清一绿""五化三有"三年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又全面开展以"六整治六提升"为内容新一轮的村庄环境整治,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分类指导,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速推进,到目前为止,累计完成自然村整治7158个,占全市总数近80%,村庄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是突出重点与彰显特色同步。把高速公路、高铁沿线等窗口地带作为优先整治地区,作为市级重点工程打造,目前,全市高速公路两侧自然村已全部出新,京沪高铁沿线整治工作也已完成。打造一批有产业特色、生态特色、人文特色的美丽村庄,全市共有106个村拟申报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
二是政府引导与多元投入同步。在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的基础上,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村庄整治,形成了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格局。全市村庄环境整治累计投入10.7亿元。
三是硬件建设与长效管理同步。把环境考核作为对村级考核的重要内容,围绕垃圾收运、河道保洁、绿化管护等,落实月查季评、年终考核、奖优罚劣等机制,环境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轨道。
四是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同步。结合环境整治,对一些具有历史文化遗存、山水生态优势明显的村庄进行重点打造,天目湖镇竹塘村、戴埠镇李家园村、薛埠镇仙菇村、雪堰镇绣衣村和回民村等一批文化旅游及自然观光特色村脱颖而出,天目湖镇桂林村获评"江苏最美乡村",目前,全市有71个村成为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