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三项"抓手推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转型升级
常熟市坚持以创新经营模式、加强规范建设和创新发展方式为抓手,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全市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转型升级,以期达到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创新经营模式实现转型升级。以"公司+基地+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为主导,以村级合作农场为探索方向,带动和促进全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提升发展,努力形成现代农业多种经营体制共同发展、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发展格局,实现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升级。一是加快完善"公司+基地+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公司+基地+家庭农场+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是实现规模化种植、基地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较好地解决现代农业的组织、生产和经营问题,在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的一种升级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积极探索实践,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和发展一批升级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确立"公司+基地+家庭农场+合作社"的主导地位。二是不断促进专业大户的提升发展。根据农业发展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的实际需求,在积极引导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升级的同时,适量保留一批专业大户,引导其做精做优,实现规模经营与精细化管理的最佳结合。三是积极探索发展村级合作农场。积极发挥村级合作农场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服务社会化水平、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带动农民共同增收致富等方面作用。在今年试点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各种组织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和积累制度,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全面推进村级合作农场建设。
二、加强规范建设实现转型升级。通过抓强合作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抓好示范社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业务培训,加大支持扶持,提升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实现运行机制升级和经营管理升级。一是健全完善机制。充分发挥"三会"组织作用,完善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利益联结、盈余分配、监督约束机制。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抓好合作社预决算和内部审计,加强财政扶持项目资金的核算监管,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严格成员界定,富民合作社、劳务合作社等要纳入合作经济组织帐务,股份合作经济组织要明确资产财务登记主体,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向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移交财产,并依法办理权属登记。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规范"三会"运行制度,推进社务(财务)公开,构建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完善收益分配,优化均衡股份合作经济组织股权结构,正确处理好核心成员与普通成员、股东成员与非股东成员的关系,鼓励农民以现金入金股,实行劳动合作与资金合作相结合,切实提高分配水平,增加农民分红收入。二是实行优胜劣汰。根据合作社类型、发展层次和建设水平,按年度组织对现有合作社进行梳理分类:对"五好"示范社,指导其树立现代经营理念,打造自主品牌;对列入名录的合作社,指导其优化内部运行机制,密切利益联结关系,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对略有差距尚未列入名录的合作社,指导其完善规章制度,补短、补缺,规范组织运行;对已不符合设立条件或实际已不参与动作经营的合作社进行清理,并及时到工商部门进行注销。三是加强宣传培训。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地位待遇,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从事合作社工作。建立健全合作社培训机制,提高合作社主要负责人、财会人员、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的理论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促进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四是加强组织领导。把加快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转型升级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重点,落实配套措施,全力搞好服务,形成工作合力。五是加大政策扶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大力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合作农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更加灵活的农业补贴机制,探索农业补贴与实际土地产出率相挂钩的发放形式,更好地发挥财政补贴对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的导向激励作用;设立农业产业化引导资金,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参与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建设等支持力度。
三、创新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通过加大改革力度,整合区域资源,优化产业形态,拓展产业内涵和健全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和综合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实现产业发展升级和产业层次升级。一是积极探索社区股份合作社改革。重点对尚未进行量化的资产保护型合作社尽快进行资产量化,对资产量化的合作社在虞山镇景龙村社区股权"固化"试点的基础上,以"民主、规范、彻底、创新"为目标,逐步扩大股权"固化"试点工作,进一步加大合作社资产投资运作力度,增强存量股份资产的盈利能力,不断提高合作社经济收益和社员分红水平。积极探索"政经分离",理顺合作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逐步形成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村(社区)主抓行政事务、合作社主抓经济发展的新格局。鼓励和引导社区股份合作社打破行业和地域界限,整合"三资",通过参股、联营、长期投资、异地投资等多种形式,扩大联合与合作,组建联合发展平台,抱团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不断提升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倡导和鼓励以镇为单位组建合作联社,遵循共同投资开发,收益按股分配原则,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建设的机遇,统筹投资建设集贸市场、标准厂房、集宿楼、仓储物流设施、商服经营用房等一些效益好、见效快的投资性物业项目,为发展壮大村级经济提供发展空间和有效载体。二是加强分类施策。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充分发挥信息传递、技术共享、优势互补、配套服务和市场集中等功能,带动农民互助共赢发展,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为促进增产增收提供有效保障。土地股份合作社要探索承包土地多形式的确权登记,深化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使其成为今后新增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切实化解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矛盾,加快土地集中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金参股各类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要在科学论证、保证资金安全的基础上,鼓励农民以现金增资扩股,加快农民投资性(富民)股份合作社建设,增加农民财产投资性收入,并通过送股、配股等形式,让农村困难户也能增加财产投资性收入。劳务合作社要以被征地农民,包括具有劳动能力但难以找到合适就业岗位的中老年农民为主体,在自愿基础上组织起来,加快推进劳务合作社建设,为道路养护、绿化管护、环卫清洁、河道清洁等方面提供劳务服务,从而解决大龄失地农民及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问题,达到增收目的。三是强化服务功能。延伸服务领域,调优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服务能力建设。重点要在农业科技服务、生产服务、基础设施服务、农村经营管理服务、农村商品流通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信息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加强引导指导,加大支持扶持,以多元化、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服务为标准,创新拓展合作组织的服务领域,着力构建现代化农业的服务体系。要倡导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更为广泛的合作与联合,尤其在农产品深加工、流通、销售等高利润环节开展高级合作,兴办农产品加工业,开展实体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销售利润。要鼓励组建农民专业合作联社,整合生产要素,提优产品质量,打响区域品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塑、检测监督等制度,提高发展水平、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力。要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拓宽融资渠道。要积极探索完其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