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自产自销区 期待叫好更叫座

来源: 时间:2013-09-18 点击数:

凌晨3点刚过,家住伟阳社区的朱丽珍阿姨就摸黑赶到自己的"小菜地"里,摘起了当天要卖的菜。朱阿姨说,为了早早到中心菜场外面找个好"位置",自己最晚4点30分前后,就得赶到那里。据了解,目前,市区销售自种蔬菜的农民主要集中在中心菜场以及兴业楼菜场附近,很多人一早赶来"占地盘"。
  与热闹非凡的"马路菜场"相比,市场里的自产自销区明显要冷清很多,卖菜的不多,买菜的也不多。
  农产品自销区缘何盛名难副
  各方细说个中缘由
  卖紫角叶、空心菜的;卖韭花、丝瓜的;卖茄子、小青菜的……昨天6时许,在兴业楼菜场附近看到,菜场北侧和西侧有一大群摆地摊儿的菜农,正热情地招呼着三三两两前来买菜的市民,行人车辆和摊位相互交织,使原本就不甚宽敞的通道更加拥挤。在市区中心菜场附近,也看到了类似的情景。
  "这里只要几块钱的费用,与市场里的其他摊位相比要低很多。但这里位置较偏,蔬菜品种也不如批发的全,人气自然就不旺喽。"在市区中心菜场,正在自产自销区卖菜的朱师傅说,如果外面的摊位都进场,自产自销区慢慢就成气候了,生意自然会好起来。但事实并非如此,尽管城管、工商以及市场管理的人员每天都在管,但仍有不少胆子大的和管理人员打游击,在外面"偷偷卖"。
  "如果真是正规的菜农,自产自销摊位是不收摊位费的,每天只收几元钱的卫生费。我们也希望在外面卖菜的菜农都能进入自产自销区,这样不仅有利于优化周边环境,为市民买菜提供方便、舒适的环境;也有利于尽快使农产品自产自销区形成气候。"市场管理方相关人士说,菜场改造后,专门设置了农产品自产自销区,以方便种菜农民进城卖菜。但从目前的情况看,100多个摊位中,每天只有20%左右的摊位有人卖菜,其余摊位大多是空着的。
  农产品自销区如何走出尴尬
  相关人士各抒己见
  自2009年开始,太仓市用了3年时间,对31个农贸市场进行了提档升级,每个市场都专门设了农产品自产自销区,方便菜农卖菜。但由于菜农流动性较大,管理难度也大,市场里农产品自产自销区的作用没能完全发挥出来,造成了自销区里摊位闲置,但市场外违规经营摊点密集的尴尬局面。市工商部门有关人士说,要充分发挥农产品自产自销区的作用,真正把这个惠民的好事做好,既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密切配合,加强监管与疏导。
  "相关部门应加强与农贸市场开办、经营主体的对接,使农产品自产自销区措施进一步得以贯彻落实,更好地利民、惠民。"一直关注此事的高建林等多位市政协委员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市场管理方,应在加强宣传、疏导、管理的基础上,引导农民尤其是规模农产品自产自销户,如农民运销合作社、合作组,规模种养户等进入市场,尽快使农产品自产自销形成气候,打出品牌;加强对自产自销农产品入场质量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自产自销农产品追溯制度,对进入自产自销区的农户进行实名登记,建立档案,以便追溯,确保其销售的农产品安全。
  农产品自产自销区的设置,无论是对卖菜农民还是买菜市民,都是一件有益的好事。不少农民和市民均表示,他们也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能进一步加大力度,让各菜场农产品自产自销区叫好更叫座,确保把这项便民、利民、惠民的好事做得更好。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太仓市发改局)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