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区933个合作组织让农民笑口常开
姜堰区把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培育了一大批产业化能力强、市场化程度高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
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了一年中螃蟹集中上市的时节,溱潼镇龙港村村民邹锦葵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因为他承包养殖的五亩水面的螃蟹供不应求。邹锦葵说自己能赚钱,全部是因为加入了当地一家合作社。
邹锦葵口中的合作社就是姜堰区里下河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以3000多亩的溱湖和周边区域提水养蟹,由姜堰区创业能手、养殖大户范龙锁牵头成立,合作社按照"民有、民营、民管、民享"运作管理模式,与成员单位签订协议,养殖生产全程实行五个统一服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现有56个社员,其养殖技术业也日趋成熟,这在今年的河蟹产量上显现出来,尽管今年夏季高温异常,但合作社河蟹的平均规格达到了3两。今年,该合作社有望实现河蟹产量225吨,销售额1800万元,带动农户实现亩效益3000元以上。在养殖规模、养殖质量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该合作社进一步开拓市场,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借溱潼旅游的滚动效应,积极参与上海、南京、连云港、扬州等地农产品展销会,并成功开设了8家专卖店。公司使用的"溱湖簖蟹"商标被评定为泰州知名商标,并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和无公害产地认证。
里下河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功是姜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姜堰区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创新农村经营形式,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指导服务,共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933家,入社会员23.5万人,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逐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多种运行模式,53家农民合作社先后获得省级和泰州市级"五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目前,农民合作社已经成为促进姜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主抓手。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泰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