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现代农业融入"科技元素"

来源: 时间:2013-10-28 点击数:

    偌大的房间里,整齐排放着一排排组培架,上面摆放着透明的玻璃瓶,有的胚芽已经长出了细细的根须,有的生长着一簇簇新绿……它们看似普通,其实科技含量很高。工作人员说,这些就是他们"克隆组培"出来的非洲菊,别小看这些小小的胚芽,它们每一棵都能长成整株植物。
  组培技术实际就是把植物一片叶或一段茎,经过接种、培养、驯化移栽等技术处理,生成无数株小苗。使用组培技术可对珍稀植物、名优花卉、优良种苗进行克隆快繁,实现大批量、低成本生产。目前,他们培育的4万余盆非洲菊已成功推向国内市场,受到客户的好评。
  自去年组培中心投运以来,已先后组培了铁皮石斛、非洲菊、山葵等多种苗木,产品供不应求,预计今年培育珍贵植物苗木超千万株,产值超两千万元。像组培中心这样的高科技现代农业项目,我市还有很多。
  高效农业示范区  平均亩产值超百万元
   太仓市现代农业园区是农业部认定的第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目前已形成了高效农业、生物科技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三个主要板块。其中高效农业示范区建有皇达蝴蝶兰、华泰昌食用菌、戈林组培中心等一批高效农业产业项目,平均亩产值超百万元。园区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组建江苏省安丰生物源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打造太仓生物农业科技高地。
  园区启动了百竹园、亲子园、艳阳地块改造和华泰昌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工程;精心规划生物产业园建设项目,打造5000平方米集研发、中试及示范于一体的生物科研技术平台;引进注册资金5000万元的拜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园区共引进各类项目近30个,投资总额达12亿元。
  发展高科技的现代农业,离不开大量农业人才。农民种地遇到技术难题怎么办?太仓市有"田园工作室",农技专家常驻合作农场;太仓和南京土壤研究所合作,3名博士常驻太仓专攻技术。
  太仓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列入政府实事工程,今年以来,启动了首批100名委培生的培养工作,组织93名村级农技员到江苏农职院开展短期培训,各地组织开展了水稻育秧技术、水稻综合管理技术、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各类培训共31期、2331人。
  "四个百万亩"落地  拉开现代农业发展框架
  作为农业部命名的第二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太仓围绕园区化、合作化、产业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太仓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多项工作走在江苏乃至全国前列。今年以来,太仓以推进苏州"四个百万亩"落地上图工作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农业主导产业布局,全面拉开了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四大主导产业"上图面积48.64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0.096%。
近年来,太仓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目前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达32万余亩,仅最近两年的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就已完成9.1万亩。与此同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也全面加快,全市58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57.06亿元,带动农户8.83万户。
  太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步伐。紧紧围绕打造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太仓样本"的要求,以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调整优化优质粮油、蔬菜、林果、特种水产为主导的高效农业,大力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加快生物农业科技产业园建设,搭建农科教、产学研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支持生物农业、育秧育种、高品质花卉、智能农机等高端农业项目发展。到2015年,力争实现高效设施农业比重达21.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林木覆盖率达20%。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太仓市发改局)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