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相城经济开发区全力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
苏州市相城区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把创业作为富民之源,把社保作为安民之要,多渠道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加快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2013年上半年开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1518元,同比增长l8%。
一、扎实推进,夯实四大板块
1.夯实家庭经营性纯收入的保障地位。开发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从事纯农业的农户已经很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个体工商户规模和市场的扩大和澄阳产业园、集宿楼、朝阳工业坊等配套的私营业主家庭作坊,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2.夯实工资性收入的支柱地位。一是鼓励企业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积极推广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明确企业职工货币工资增长基准线等举措促进工资收入增长。严格执行全市l530元/月的最低工资标准,为广大工薪阶层特别是较低收入人群增收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开发区各种类型的企业数量众多,主要产业以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制造业等用工需求大的二、三产业为主,尤其随着苏相合作区大项目大企业的竣工投产,为本地农民就业提供机会。三是农民自身素质得到增强,开发区通过增加公益性岗位、定期举办各类劳动技能免费培训等方式,特别注重对“40、50”失地农民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如绿化保洁、河道清淤等,拓展了农民就业渠道,为增加工资性收入提供了有力保证。
3.夯实财产投资性收入的渠道地位。随着“房东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发区农民投资领域逐步拓宽,参与收入分配的要素增多,以利息、股息与红利、房租等投资收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收入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各村充分发挥股份合作经济对促进农民增收的调节器作用,通过抱团发展、联合发展等形式,开发区十个村成立联合公司,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各村(社区)成立房源超市,规范房屋出租市场,增加物业收入。
4.夯实政策转移性收入的补充地位。一是提高最低保障水平。2012年开发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570元/每月,今年7月1日起提高至630元/每月。二是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完善低收入群体生活补贴保障机制和物价上涨动态补贴机制,适时发放临时物价补贴,部分村给予医保补贴,大病医疗个人承担部分全部由集体承担,社发局实时更新“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建立对低收入农户的贫困预警机制。三是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在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城乡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并轨的步伐,目前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第四年龄段(女55周岁以上,男60周岁以上)保养金标准由2012年每人每月590元提高到目前680元。开发区的社保覆盖率也达到l00%。四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随着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惠农项目的落实,农民增收的外延得到拓展。
二、探寻压力,剖析四大矛盾
1.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速的矛盾。开发区农村经济发展与开发区经济增长不相适应。2012年开发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l3.2%,虽然收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幅度,开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基数已很高,每年要增长15%以上,即每年绝对增加额人均起码要达到3200元以上,压力是比较大的。2.通货膨胀与发展水平的矛盾。开发区农民的富裕程度、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仍有差距,特别是事关民生的衣食住行等的基本物价连连攀升,普通农民家庭面临着日常生活开支不断加大的问题,特别是住房、医疗、读书、食品等费用的直线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利益保障。3.政策制定与具体落实的矛盾。市、区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也有不少突破,对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但10%的预留地、生态补偿机制等政策落实不明显,影响农民增收。4.发展趋势与发展现状的矛盾。随着开发区澄阳板块“退二进三”的推进,对劳动力的需求将下降。苏相合作区集聚大项目的不断上马和大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小商业小作坊将被逐步淘汰,个人创业的门槛也将越来越高,而引进的企业对员工文凭、经验等要求将越来越高。再加上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三集中”的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后房租等物业收入将逐渐减少。
三、明确目标,落实五大举措
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达到2.8万元,争取突破3万元。1.创新发展理念。由经济增长的发展目标向收入增长的发展目标转变,将农民增收作为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的重要抓手,努力实现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让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低收入人口显著减少。2.完善富民政策。充分调动农民创业致富积极性,大力发展民营和个私经济,在规费、税收等方面给予更优惠的条件。鼓励和支持农民投资“房东经济”和富民载体,进一步发挥房源超市的作用,引导和组织农民多方位寻求低成本创业之路。设想成立富民公司,拓展资本营运,扩大农民入股面,提高分红水平,使更多的农民获得长期性收益。3.提升就业环境。全面实施失业保险、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充分就业村,增加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对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在澄阳、漕湖产业园建立2个劳动力就业市场,加强农民就业培训,为增加就业提供多层次的平台。进一步增加公益性就业投入,尽可能解决“40、50”人员就业,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4.增加居民股红。关键在于加强村级经济发展,开发区已组建村级联合公司,多领域、多层次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今年初,联合公司已拍得商业土地30多亩进行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原有集体资产效益,提高农民股份分红水平。5.优化公共服务。按照产城融合的步伐,完善邻里中心、漕湖商业广场等高端生活配套,加快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永昌文化生活广场、合景泰富住宅等项目,永昌花园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实现百姓吃的放心,住的舒心,玩的开心。同时,加快城乡社会保障并轨,逐步建立由基本保障型向福利普惠型转变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自然增长机制,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同水平、全覆盖。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