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高标准农田规划实行"五个结合"

来源: 时间:2013-11-07 点击数:

    灌南县农开局在2014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申报前,按照"规划先行、设计优化,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编制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及施工方案,在规划时注重做好"四个结合":
    一是高标准农田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开展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将群众最关心、最欢迎而自身又难办的问题优先纳入规划,比如将机耕路、农桥、防护林建设等纳入项目建设内容,既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打下基础,又解决农民群众交通出行、饮水安全、村居绿化等基础设施问题,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规划中还结合新农村村落民居建设、农村风貌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在机耕路两侧栽植女贞、紫薇、红叶李等绿化苗木,美化环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是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与部门规划相结合。按照"捆绑项目、整合资金、集中建设、整体推进"的思路,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过程中,灌南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做好与部门规划相结合:一是与涟中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规划相结合,加强末级渠系改造建设,充分发挥灌区改造的综合效益,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灌溉体系规划;二是与水利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规划相结合,按照灌得上、排得出的要求开展高标准农田规划,保证项目区水源及防洪保障体系健全;
    三是与农委、国土等部门的科技推广、土地整理项目规划相结合。强化农业、科技措施作用,加速土壤改良、强化科技引领。由过去各涉农项目的"单枪匹马"、"各自为战"为"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集团作战方式,真正做到共搭一个台,同唱一首歌,实现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建设目标。
    四是将高标准农田规划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将高标准农田规划与小农水重点县、优质稻米基地等相关部门项目相融合、与项目区水源条件相适应、与农产品生产目标相匹配,通过技术人员实地踏勘,详细了解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现状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充分考虑田块、地势、布局等因素,并吸纳乡(镇)、村干部、村民代表和村民的意见建议,对规划方案逐条进行核实,强调田、水、林、路的综合治理,桥、涵、闸、站的综合配套,建立完善项目区灌溉、排涝、防洪一体化布局,有效提高农业基本生产条件。
    五是高标准农田项目规划与施工技术要求相结合。由县农发部门委托连云港市水利规划设计院精心设计施工图纸,统一建设标准,以电灌站水系布局为独立灌溉单元,坚持一座建筑物一张图纸、一条渠系一个布局、一个项目区一套方案,杜绝项目设计千篇一律,并下发了《灌南县农业综合开发典型建筑物施工要求》,明确防渗渠、桥、道路等典型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步骤,统一技术标准,规范施工操作,更好地提高了效率,保证了工程质量。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