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危桥改造架起"乡间彩虹"
"以前这块田,因为路中间的一座桥窄,一些大型机械不能通过,造成田间耕种都是牛耕马拉。"近日,安峰镇农民刘全志指着通往自家田块间的一座崭新的农桥回忆。今年秋季,刘全志却开着自家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安全地通过刚修建一新的这座农桥,实现了机械化耕种。笔者在现场看到,新建的农桥像一座"乡间彩虹"横跨于河的两岸,水泥桥面平坦、宽阔,水泥栏杆洁白、牢固。
据悉,东海县大部分农桥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设计标准低,建造工艺落后,老化、炭化现象严重,其中许多已成为危桥、险桥。再加上大部分农桥桥面较窄,承载力较低,收割机到不了田头,农副产品运不出去,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生活,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面对一座座危桥,许多沿河居民只能望河兴叹。 2003年,东海县推出了"乡间彩虹"工程实施计划,设立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农村桥梁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农村桥梁建设。为确保将农桥项目打造成惠民、便民、利民的民心工程,东海县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结合村庄整体规划,严格从项目库选择建设对象,保证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按照政府采购程序统一面向社会发布招标信息,吸纳有较高的资质等级、过硬的技术条件、良好的施工业绩的桥梁建设单位参与农桥建设。委托有资质的设计部门统一设计图纸、统一编制预算,一桥一图一本预算,安排水务、财政等部门会同农桥图纸设计单位、农桥监理单位的技术人员,对农桥建设工作进行全程参与监督和管理。
为提高农桥建设质量,东海县还制定了《东海县农桥建设项目评优考核办法》,从农桥开工时间、现场查看、进度报送、竣工时间、安全生产和竣工验收六个方面,对施工单位进行考核评分,按照分数的高低,评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对获得"优、良"的施工单位,在下一年度农桥招投标中给予适当加分,对被评为"差"的施工单位,直接列入黑名单,禁止参加以后年度的农桥招投标工作。同时,还邀请农桥建设项目所在村安排不少于2名村民代表配合监理工作,参与监督农桥建设全过程,对所有工程从基坑开挖到模板浇筑,以至土方回填都进行全程监理。对完工验收的农桥,县财政局及时与各乡镇签订农桥移交手续和管护协议书,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农桥长久发挥作用。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东海县共投入财政资金8000万元,建设农桥930座。仅今年,先后建设农桥117座,投资总额达1160万元,项目惠及39.8万农民,一道道"乡间彩虹"飞架于乡间、田野的河道上,有效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