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南镇生活环境换新貌 农民过得很滋润
近几年,浦南镇划入新浦区后,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完善,工业经济迅速壮大、现代农业劲头强势、物流服务初具规模,功能地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作为全市城乡统筹11个试点镇之一,连云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深入浦南镇调研城乡统筹工作,市、区、镇三级联动,综合推动试点工作,这对浦南镇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基础设施更完善。"我们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提升,医院是按照县级医院的标准建设的,小学与市区小学无异。随着城乡统筹的推进,我们新建了环卫所,道路绿化与卫生环境都有了较大改观。"浦南镇党委书记杨汝勇表示,浦南镇的城乡统筹围绕着"农村社区化、农业园区化、农民市民化"的发展方向,谋划已久的"新浦的功能拓展区"、"都市的后花园"、"连云港的农副产品基地"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据了解,根据新镇区的规划,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八大项目都分布在人工湖周边。其中,医院项目是按照国家2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设置,分六大病区共300多个床位,包括门诊楼、病房楼和理化中心三大建筑。中小学项目则包括艺术楼、食堂等十幢单体。
而作为拆迁安置小区的樱花小区,除了15幢住宅楼外,小区内将配备集幼儿园、农贸市场、超市、门店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中心。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大型小区距离中小学校、医院、商业中心和镇政府的距离都不超过700米,为居民提供了很大便利。
农业产业化及特色化的发展,则让浦南镇农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昔日稻麦两季,如今大棚遍地。"草舍村村民殷成永说,"草舍村交通不便,村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直到镇上发展特色产业,引进西红柿种植,我们村才变成了聚宝地!"
浦南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引进的西红柿新品种,每亩收益在30000元左右。除了西红柿,该镇还发展起了蔬菜、泥鳅、珍贵苗木。
"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方式,使在浦南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特色农业的业主续和静尝到了甜头。他成立的尧连果蔬专业合作社,业务包括蔬菜种植、育苗、销售等,由于政府提供政策、金融支持,续和静在基地建设、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等方面进展迅速,很快建立了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的有效联系。现在,续和静的农业合作社产销两旺,也带动在合作社打工的农民实现增收。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