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农机服务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农机服务产业化是农业服务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基本保证;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是实现农业机械化、解决谁来种田的必由之路;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加快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机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
1、农机作业服务业初具规模。
近年来,扬州市各级农机部门坚持“兴机富民”的指导思想,把发展农机服务业作为农村服务领域的一个大产业来谋划,为推动扬州市农机服务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2011年全市农机跨区作业总收入突破7亿元,达到71900万元,农机合作社总数规模达到438家,农机化经营服务总收入突破23亿元,达到235645万元。其中,田间作业收入164903万元(含跨区作业收入)、农产品初加工作业收入11894万元、农机运输收入30990万元、农机维修收入5185万元、其他收入22116万元,农机服务业的多项主要指标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2、农机市场主体正在逐步扩大。
2012年全市共有机插秧、机植保、机收割、一条龙服务、秸秆综合利用等农机合作社438家,拥有成员2.4万人;农机服务组织共931个,从业人员39334人;农机户77611个,从业人员107597人;农机中介服务组织27个,从业人员5154人;农机维修厂及维修点216个,从业人员553人;农机经销机构298个,从业人员714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481733台套,累计作业面积2580万亩。机插、植保、机收、还田等作业服务已形成专业化规模和服务优势,部分农机合作社已由传统的代耕代种代收作业服务,开始转向集中流转土地,大面积承包服务等自主经营方向发展。宝应县曹甸镇惠农机插秧专业合作社,拥有插秧机215台,社员671人,机插服务面积达5.3万亩,服务农户达10000户以上。仪征市新集镇壮禾农机服务合作社,在三个乡镇连片承包作业服务8500余亩,开展耕种收保一条龙作业服务,创收达2100万元,纯收入40余万元。
3、跨区作业效益明显。
2012年全市共有6500余台农业机械外出参加机耕、机插、机收、还田等项目的跨区作业,作业范围涉及全国东北、西北、西南、华南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业面积突破了1000万亩,带动农民外出打工就业约2.4万人,人均创收达2.6万元,跨区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去年,宝应县范水庆丰跨区作业合作社126台久保田588高性能联合收割机完成作业面积达60万亩,作业收入近4000万元,单机平均作业面积在5000亩以上,单机平均毛收入达30万元左右。省委副书记石泰峰考察该社时,称赞他们发挥了党员麦客先锋作用,打响了扬州农机跨区作业品牌。
4、农机服务的空间不断拓展。
一是农机合作社服务方式由过去的“单一”机插、植保、机收等逐步发展为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机收和还田以及“一条龙”保姆式作业服务方式;二是农机跨区作业已由过去跨区机收主渠道向跨区机收、跨区机耕、跨区机插等多元化方向发展,跨区作业的地域范围拓展到全国30多个县(市)、区;三是部分农机经销维修企业和网点通过逐步整合、重组、联合,加入大集团等形式,已走向连锁经营发展之路。四是农机服务范围由过去粮食生产作业向农、林、渔和高效农业服务方向发展。
扬州市农机服务产业有一定的基础,但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一是缺乏规划引导,未能形成产业体系。农机作业服务还没有实现农业生产的全覆盖,农机服务有些环节相对薄弱,各环节发展不够均衡协调,产业基础不强。二是服务主体实力不强,投资渠道较窄。我市农机服务组织数量较多,但小弱散的居多,在全省有影响的服务能力强、经营效益好的服务组织不多。对农机服务的投资主要还是靠农民,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的投资进入不多。三是对农机服务产业缺少扶持。我市对农民购机有一定支持,但对农机服务产业的发展财政至今没有过支持,这与全省其他市差距较大,由于农机服务组织缺乏政策支持引导,发展受到制约。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机服务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农机服务产业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立足于为生产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在城市迅速发展,而农村则需要加快发展为现代农业提供服务的服务产业,农机服务业作为现代农业服务产业的重要支柱理应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大力加以发展。
(一)制定规划,引导农机服务产业有序发展。
科学地制定规划,确立主导农机服务项目,使其逐步形成规模,是发展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基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确立农机服务产业化的战略地位,使农机服务产业化与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一同进入各级政府有关农业农村经济决策的重要日程,政府要担负起支持、扶持、引导、协调、规范和提供服务等工作,努力搞好体系的培育,创造良好环境,使其成为我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成为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新的增长点。我市农机服务产业收入到2015年要达到50亿的规模,这就要求我们依托资源优势,搞好统筹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创新服务机制,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规模,通过规划的引导,让农机服务产业真正成为有市场、有效益、有实力,并受农民欢迎的产业。
(二)因势利导,提升农机作业规模化水平。
扬州市农机作业市场已有一定的发展,但农机作业个体化、分散化的情况仍然不少,尽管联合起来有较大的吸引力,还有不少农机户徘徊观望,各自为战,这不利于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和服务产业的壮大。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农民也希望有人给他们提供规模化、系列化的农机作业服务。当务之急是要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农机与农业经营实体的分工,把分散的农机作业组织起来,实现农机专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推进农机服务产业的加快发展。我市推广农机作业“五统一”的模式,是农机作业规模化的有效途径,今后要加大力度推广。要根据各地实际,鼓励服务组织和农机手提供定单式、保姆式、全程化的农机作业服务。农机服务规模化还在于引导,建议扬州市打造“农机服务产业示范区”,给予政策扶持,为农机服务产业发展提供典型和经验。
(三)创新发展,开拓农机服务新项目。
实现农机服务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在优化现有服务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服务新项目,开辟农机服务新的消费热点,才能实现新的增长。立足我市实际可从三个方面发展:首先,要完善优化粮食生产的农机服务,在提高粮食生产全面机械化服务水平上继续努力。在粮食生产方面唯一没有能实现农机服务覆盖的环节是粮食烘干,要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并辅以必要的财政支持,发展粮食烘干的社会化服务,既能解决道路交通安全,提高粮食品质,又能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其次,要为高效农业的发展开辟农机服务,依托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特色农机服务,努力实现服务过程全方位,服务手段高科技,服务项目高效率,使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路子不断拓宽。再次,要发展农产品加工的农机服务,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率,把农产品加工的增值收益留给农民,也可以为农机服务产业培植新的发展空间。
(四)适时引导,培育农机服务产业主体。
这是农机服务产业化的必要前提,也是农机服务产业发展战略一个深层次的课题。只有服务市场主体的壮大,才有农机服务产业的发展壮大。我市今后要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关键是要培养掌握技术和技能的职业农民,因此要多渠道地搞好培训,完善管理机制,象培养产业工人那样,培养和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职业农机手队伍,为农机服务产业输送源源不断的有生力量。农机服务的主要力量还是农机服务组织,要鼓励农民联合起来,发展以合作社为主要形式,其它服务组织为补充多层次的农机服务队伍,进行合理配套,提高组织化、系列化程度,提高农机利用率,实现共同经营,共同致富。要打破区域界限,形成国家、集体、个体相互渗透、相互联合、按照市场和利益的原则、重新组建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格局,发展一大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较高管理水平、有持续稳定自我发展能力的农机服务产业组织。此外,还要重视引导工商资本有序进入农机服务市场,壮大农机服务产业主体。
(五)因地制宜,健全农机服务产业链。
农机服务产业潜力和空间巨大,各个服务环节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健全与完善农机服务产业链对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至关重要。要把农机服务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方面来规划布局,在优化完善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机制造、供应、维修、更新、技术服务、作业服务、培训服务、中介服务、信息服务、保险服务、安全服务、跨区作业服务,在农业种植、养殖、加工、产前、产中、产后等多环节的农机服务,逐步形成有效促进农机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产业链条。在这个产业链的布局中,有些市场发育充分的可放手让市场去发展,有些市场发育不够充分的政府要进行调节,给予必要的扶持,有些则完全要靠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来解决。我市农机维修行业相对薄弱,为农机服务产业提供支撑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这影响着农机服务产业均衡发展,影响着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需要花大力气加以解决。
(六)措施配套,加大农机服务产业的扶持和管理。
尽快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机服务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从土地、财政、税收、管理等方面予以扶持,形成有利于农机服务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国家、地方各种有关专项投资应优先扶持服务产业组织,我市财政资金不应只投向农民购机,还应考虑农民用好农机,因为只有用好农机才能提高农机使用效率,才能让农民增收。理顺农机管理经营体制,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监管和纠纷调处,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相关法规,制止和消除对农机服务组织的侵权和不当干预,减少农机经营者进入市场的风险和阻力。逐步建立农机服务产业化的统计指标体系,客观准确地反映农机服务产业的生产经营、效益等情况,为搞好科学规范的农机服务产业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扬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