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乡公共服务差距逐步缩小
如何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让农民真正受益?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在制度上能否合一?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苏州市委、市政府联合召开苏州市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座谈会。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介绍,近年来,苏州积极探索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现实路径,基本建立了城乡一体规划、富民强村、现代农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五方面的长效机制,走出了苏州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专家们认为,苏州经验有这样几点:大力发展以股份合作为主的新型集体经济,走出来一条“户户有资本、家家成股东、年年有分红”的强村富民之路,城乡居民收入比1.93∶1;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优先战略举措;通过突出“绿色苏州”、水环境综合治理、村庄环境整治“三大工程”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特色鲜明的镇村体系;创新城乡一体社保机制,实现低保、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三大并轨”等。
“这里的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城乡公共服务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认为,苏州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破解了谁来种地、农民如何持续增收、农民如何走向新合作、农民如何分享土地增值收入、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在制度上如何合一、新型城镇化如何推进等六大难题。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郭玮认为,苏州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保持,并且呈现现代化特征;也没出现城市的发展对农村过度剥夺、农村凋敝的局面和“半城市化”现象;苏州从中心城市到县级市、再到中心镇及农村,是协调发展的。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