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市三项措施推进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

来源: 时间:2013-11-20 点击数:

   金坛市以加快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市已启动新建农村集中居住点8个,建设公寓房265幢、农村别墅196幢,建筑面积约775037平方米;安置农户6863户,人数达20366人:
    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稳步建立起与金坛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新格局。主要目标任务是,紧密结合全市村镇区划实际,落实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瞄准“新规划、新建设、新产业、新生活、新素质”的目标进行设定,将农村规划与城镇规划结合起来,以城市推城镇,以城镇促农村,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把握重点、梯度推进。坚持规划适度超前。搞好农村规划体系建设。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条件,着眼长远,编制农村规划。推出农村规划多种模式。力求做到形式多样、各有特色。既要有生态庄园式,也要有农村社区式,以满足不同收入、不同要求的农民自由选择。提高农民住宅设计水平。按照新颁布的住宅用户建设标准,设计若干套新颖别致、美观大方、结构合理、经济实用的套型供农民建房时挑选。统筹考虑村庄布局。按照居住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种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三集中”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住宅集中布局,节约土地资源。落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新要求,规划全市农民居住的集聚区。重点加强中心镇、中心村和集聚区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新布局。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农民公寓,加大推进自然村的撤并力度,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抓好配套设施完善。按照村镇布局规划调整要求,加强农村道路、桥梁、供电、供水、排水、通信、网络、有线电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套,着重在建设到位和完善配套功能上下功夫。以功能齐全满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要求。按照规划,由镇(区)牵头,国土等部门配合,将规划集聚区的土地调整过来,解决农村原有的组与组之间、村与村之间土地不能置换的问题。
    三、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强化组织领导。各镇(区)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制定的规划实施到位,把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好。增强工作合力。农村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切实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市委农工办切实履行好牵头协调作用。市住建部门抓好农村规划修编,指导乡镇、村开展集聚区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负责对从事农村规划工作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供尽量多的房屋设计图纸供农民选择。市国土部门及乡镇村建设所应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把好土地审批关,对集聚区需要的土地,及时办好用地手续,并在规费上给予优惠。市交通、水务、供电、电信、广播电视等部门协调配合,做好集聚区的通路、通水、通电、通信、通有线电视工作。金融部门加大对农村规划建设的信贷投入,简化贷款手续,积极支持农村规划建设。引导各界参与。充分征求广大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对涉及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上的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普遍不强的情况下,借鉴城市建设的办法,走市场化融资的路子,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由农民合理负担。对实施农村规划建设节约所得的宅基地和道路建设用地,允许镇一级集中依法批租出让,出让所得全部返还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快村级规划建设的步伐。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