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溧城镇走出一条秸秆综合多元化利用之路
溧阳市溧城镇耕地面积9.2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5.4万多吨,秸秆资源丰富,综合利用潜力较大。近年来,为促进农业转型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溧城镇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实践,狠抓堵疏两个关键,健全行政推动、综合利用、考核促动三项机制,走出了一条秸秆综合多元化利用之
狠抓堵疏两个关键,以疏为主,实现秸秆禁烧综合利用新突破
一手抓堵——秸秆禁烧。狠抓“严、防、密、守”四个环节。严字当头。做到严防“第一把火”,严管重点区域,严守重点时段,严格督导巡查,严惩纵火人员。对出现的“第一把火”、被卫星遥感发现的火点和两条及以上河流水体被污染的,从严从重处理,层层联防。推行“五包责任制”和“五户联保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做到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户包田块,实现县、镇、村、组、户层层联防,密布监控。全天坚守。坚持24小时值班制,成立1个巡查组和1个督查组,成立秸秆禁烧办公室,各村成立秸秆禁烧联防队在田间地头监控巡查。
一手抓疏——综合利用。制定秸秆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和实施方案,拓宽秸秆利用“四化”渠道,2013年溧城镇秸秆综合利用率80%以上,秸秆肥料化利用。将秸秆还田作为综合利用的主渠道,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鼓励农民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购买使用秸秆还田机械,加快推进秸秆还田工作,结合农村民生实事工程建设,秸秆饲料化利用。
健全机制,超前谋划安排,拓展秸秆禁烧综合利用新局面
一是健全行政推动机制。强化“二个支持”:强化资金支持。将秸秆综合利用奖补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对秸秆收贮及能源化利用项目,大力宣传购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引导群众购置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强化技术支持。成立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指导小组,负责秸秆机械化还田培训指导、试验示范、奖补资金的使用管理等工作。建设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示范方,推广腐熟还田技术,传授秸秆还田和秸秆机械使用等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
二是健全考核促动机制。强化“两个建设”: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把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工作纳入干部年度绩效考核,结合“三解三促”,开展“助三农、促增收”活动,领导干部带头,定村人员参与、下到基层、走进一线,为农民群众送去实实在在的帮助。强化镇村考核体系建设。与镇和村签订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责任状,将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工作作为节能减排、生态镇创建、美好城乡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工程等重要指标,纳入对镇村的单项考核和年度综合考核体系,对出现火点的村实行一票否决。一项工作多项考核,不断提高分值比重,强化了镇和村抓好秸秆禁烧综合利用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形成了“敢于吃苦、善于创新、注重细节、能打硬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