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渔业发展呈现五大特点

来源: 时间:2013-11-27 点击数:

    2013年以来,常州市努力构建现代渔业新格局,多措并举助推渔业转型升级。据统计,全市水产品总产量8.3万吨,与去年持平;渔业总产值38.73亿元,同比增长24.9%。渔业生产呈现五大特点:
    (一)设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改造标准化池塘3.1万亩,新安装微孔管增氧机2820台(套),面积约3.5万亩,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微孔增氧约15万亩。2013年,常州市申报第七期循环水面积1.46万亩,全市循环水总面积达10.09万亩,占百亩以上全市总水面的75.3%。全市新增高效渔业面积2.9万亩,高效设施渔业面积2.3万亩。
    (二)渔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得益于“太湖一号”青虾重大推广项目的实施,青虾养殖技术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和虾草轮作、虾蟹套养等高效养殖模式的不断成熟,全市青虾养殖面积近年来增长明显。2013年,全市青虾主养面积净增0.94万亩,套养面积净增7.8万亩。黄颡鱼、泥鳅、沙塘鳢、匙吻鲟、水蛭、大鲵等品种的繁育和养成技术不断成熟,在养殖户中逐步推广,养殖面积呈不断扩大趋势,其中,黄颡鱼养殖面积达8600多亩。截至目前,全市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达40.4万亩,占养殖总面积的68.6%,水产品种日益丰富,品种结构进一步调优。
    (三)生态渔业建设进一步推进。组织开展了“护渔活水,美丽家园”——2013常州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系列活动。放流水域包括长江、天目湖、上黄湿地、长荡湖和池塘生态养殖示范区,放流范围覆盖江河、湖泊,并向网围养殖和池塘循环水扩展,放流数量超5000万尾。同时,开展“护渔活水”生态养殖模式示范创建活动,深化以渔活水养护功能,制定了“护渔活水”生态养殖模式示范创建方案,创建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净化塘高效运行示范场10个、长荡湖网围“护渔活水”生态养殖模式示范户3个。
    (四)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以江苏省淡水研究所和中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为依托,建立“长江1号”河蟹大眼幼体和“太湖1号”青虾原种示范点,以此吸收良种培育技术,提高良种培育能力,溧阳社渚青虾原良种场正在建设之中。溧阳市前马塘陈强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与湖北省淡水所合作全雄黄颡鱼繁殖,目前,已繁全雄黄颡鱼水花3亿尾,预计全年产全雄黄颡鱼水花4亿尾,黄颡鱼规模化繁育技术全省领先。
    (五)休闲观光渔业进一步发展。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渔业是常州市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通过项目引领和重点建设,“金坛长荡湖水街”、“溧阳天目湖鱼头”、“武进太湖湾太鬲渔村渔家乐”、沿江新农专业捕捞村“江鲜一条街”等一批休闲渔业品牌正在形成。据统计,常州市已有休闲渔业企业(合作社)91家,经营规模占地面积3.95万亩,总投资逾9.66亿元,2013接待消费者191. 2万人次,总营业收入3.7亿元,成为常州市现代渔业融合发展新的增长点。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