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60亩水稻主打生态牌
近日,高新区6860亩水稻已完成收割。在碾米场里,稻农们看着从碾米机滚涌而出的白灿灿新米,个个喜上眉梢。“土地流转让我们成立了新型合作社,先进机械让我们从种到收全部靠机器完成,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有优质良种、农业技术站指导,都让我们尝到了现代农业的甜头!”镇湖街道稻农朱才龙说。
朱才龙的昌盛合作社,是高新区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今年高新区6860亩水稻将产出280万公斤大米,售价大多在每公斤5元至7元,最精致的生态米达到每公斤10元。保守估算,全区大米总产值约1600多万元。
近年来,高新区现代生态农业稳步发展。以水稻为例,2011年以来,该区通过土地流转,使得水稻亩数从5068亩上升到了6860亩。区农发局农业处负责人说:“这些土地以前被农民分散承包给外地人种菜,出现乱搭乱建塑料棚、乱用农药等问题,影响了村貌,对村集体经济贡献也不高。
土地流转后,由村集体发包给合作社、合作农场、专业户等现代农业组织。目前,全区90%土地都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目标。”
在惠农方面,高新区通过对种粮农民实行水稻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2013年,全区共计发放各级补贴251.6万元,受惠农户达3340户。
此外,该区还扩大了生态补偿范围,对被列为“四个百万亩”的水稻田,在按每亩400元予以市级生态补偿的基础上,再给予每亩200元的区级生态补偿;对未能列入“四个百万亩”的水稻田给予每亩400元区级生态补偿。2013年,区级财政对水稻田的生态补偿达137万元。
近年来,高新区还积极引进、推广各类高效特色农机具,粮油生产中的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水稻种植机械化达到90%,稻麦机收率达98%。高效特色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缓解了当前农业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促进了农业现代化。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