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切实发挥农村工作室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脚步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得到迅速发展,但农村基层一些不廉洁现象及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有发生。江苏省溧阳市纪委农村工作室切实履行职责,坚持标本兼治、注重预防,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强化源头治理,重监督。
一直以来,农村以“人”为主的重大事项决策,以“钱”为主的财务管理,以“事”为主的资产资源发包始终是群众最为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党员干部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农村工作室按照市纪委要求指导辖区各镇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管好人财物,做到有章可循。
一是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由市纪委党风室和农村工作室共同监督,镇党委书记与镇所辖的各村和镇直部门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农村工作室年末对责任状执行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责任制的行为将严肃追究责任。
二是建立廉政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召集一次各镇区纪委书记、监察室主任参加的专题会议,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求各镇区每月党委理论中心组专门学习一次党纪政纪条规,做到有笔记、有记录、有心得体会文章。
三是健全集体议事制度。要求基层领导班子严格执行集体议事规则,确保基层重大决策、重要事项和大额资金使用由班子集体讨论后决定,在村集体土地承包、新农村建设等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充分尊重群众意见,让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保证群众依法行使监督权。
四是坚决执行“三公开”制度。要求各镇和行政村要严格执行政村务、政务、党务公开制度,确保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对于集体财务收支、集体资产处置、新农村建设等依法应当公开的事项和农民群众普遍关心、要求公开的事项,都按规定的程序及时、全面公开。每个村都选出3至5名村民代表组成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村务公开工作进行监督。
二、强化职能履行,敢监督。
农村工作室作为市纪委的派出机构, 被赋予监督乡镇党委管辖的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工作室在授权范围内独立行使纪检监察职能,代表市纪委监督检查、督促指导所辖镇党委、政府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一是行使监督权。一方面督促镇纪委履行职责,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履行职责和行使权力情况进行监督;一方面自行组织实施《党章》、《党内监督条例》和《行政监察法》规定的监督检查,监督辖区范围内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决定的情况。
二是行使调查权。积极受理干部、群众对辖区范围内党组织、党员干部和行政监察对象的信访举报、检举、控告和投诉。对在检举、控告和实施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党组织、党员干部和行政监察对象的有关违法违纪问题,按程序实施立案调查。
三是行使建议权。对查实的问题,按规定程序向被检查对象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其它有权受理的单位提出处理意见。
三、强化案件查办,严监督。
农村工作室坚持以查促廉、以查促纠、以查促建、防处并举。在认真开展宣传教育的基础上,严肃查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工作失职、损公肥私等违纪违法案件。在加强正面教育的同时,不断铲除农村基层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
一是重点检查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对农业和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政策、农村社会事业支持政策等落实情况。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支农资金使用的管理规定,按照透明、规范的程序安排支农资金,通过招标投标方式落实支农项目。
二是发挥村级信访员和党风廉政监督员作用。选聘对信息源有观察、思考和预见能力的热心群众担任信访员和党风廉政监督员,及时掌握基层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动态,及时化解农村基层矛盾。
三是抓住苗头性问题严肃查处违纪案件。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举报信箱等努力畅通拓宽信访举报渠道,注意发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源头治理,堵塞漏洞。今年以来,查处村干部腐败案件多起,为集体挽回了损失,平息了社会矛盾,也达到“查处一个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治理一方环境”的目的。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