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五项机制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来源: 时间:2013-12-27 点击数:

    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13年以来,常州市新北区加快推进各类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科学规划定目标。本着“一年拉出框架,二年初见成效,三年基本建成”的要求,借鉴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模式,结合《新北区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整合和新建,在德胜河以西因地制宜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通过奖扶政策倾斜和省、市、区三级园区联创,到2013年,建成了1 个万亩以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4个3000亩以上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5个千亩以上区级现代农业园区,为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大投入强基础。着眼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度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到目前为止共计投入资金9545万元建设交通路、生产路、田间路23公里;各类节水U型渠道13.1公里,暗渠2.1公里,排水斗渠9.1公里;改扩建泵站10座;疏浚整治河道5条9公里,并对所建水系、渠系进行分块、分条通水试验,对不合格沟渠及时整改到位,确保农业生产需要。2013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4822亩,设施农业面积2159亩,改造中低产田3000亩。
    强化措施促发展。制订出台了新北区《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新北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园区具体建设标准,加大扶持力度,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各项建设有序推进。同时为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下发了新北区《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的意见》,严格界定设施农用地的范围及使用规模,明确申报程序,并加强对设施农用地的监督管理,在坚持农地农用的前提下满足设施农业发展需求。
    培育主体增活力。督促入园农业加快建设步伐,健全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并积极协调引导各农业企业与各大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对接,申报创建了高山杜鹃种植示范园、特农汇蔬菜研究中心、绿芦笋种植基地等8个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大大提升了农业企业科技创新应用水平,增强其适应市场、提高效益的能力。同时大力加强各类合作社的建设力度,2013年以来,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2家,新增入股农户1036户,入股面积5511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新增社员1730人;新增流转土地2923亩,新增适度规模经营面积8000亩。
    完善功能上水平。立足于强化园区服务职能,结合科技入户工作,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品种引进、技术指导、病虫防治、产品销售、市场信息、资金筹集及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优质、高效服务。围绕品牌农业建设目标,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在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诸领域贯彻落实主要农产品标准体系,并积极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相结合,把园区建成绿色基地。同时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建设力度,支持大娘水饺、菜根香等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加工、流通中心,拉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增值增效。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