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戴埠镇坚持“三个三”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显成效

来源: 时间:2013-12-27 点击数:

    溧阳市戴埠镇是苏浙皖三省边界的商埠重镇,也是具有深度开发价值的生态旅游镇。全镇共有17个行政村,227个自然村,辖区内有南山竹海和御水温泉两大国家4A级风景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村庄整治为良好契机,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促进全镇农村面貌再上新台阶。在具体工作中努力做到“三个三”:
    一、自我加压,高标定位,坚持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认识到位。镇党委、政府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发展乡村旅游一同整体考虑,与促进农民增收、培养新型农民紧密结合,与集镇建设管理同步推进,从领导力量、资金上给予重点保障。二是强化目标引领。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努力争创全国卫生镇,其中,40%以上的村创成省级卫生村。根据省、市对村庄环境开展“六整治六提升”专项行动的总体要求,对全镇227个自然村,按地段、节点有计划分阶段组织实施,6月份前在完成市指定的30个村整治任务的同时,力争创建3个三星级康居乡村。全面完成溧戴线、小陈庄至南山竹海沿线的整治任务。三是强化规划先行。邀请了江苏省村镇建设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现场察看、丈量,规划设计《李家园村村庄整治规划》、《同官村村庄整治规划》等,确立了村庄整治的整体思路。
    二、融合本色,彰显特色,突出三个结合
    首先,与发展旅游产业相结合。抓住溧阳市委、市政府发展大旅游、做优做强南山组团的历史机遇,加快村级道路建设,使南山竹海周边村庄实现了环通,游客实现了互通,并利用现有资源,融入旅游功能,将蔬菜园、果树园、竹园及茶园完美搭配,打造出了典型的村庄院落,同时,通过清理宅前屋后杂物,合理优化空间布局,力争打造成全国最美丽的乡村,富有江南特色的乡村旅游点。其次,与历史文化传承相结合。在村庄整治过程中,对乱搭乱建墙体进行了彻底清理。到目前为止,已拆除各种乱搭乱建7000平方米,粉刷赤膊墙体40000平方米。在拆和修的同时,我们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对具有历史年份的建筑、古树木、河塘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对60年代的同官老街、陈晓南故居进行修缮、装饰,既保持了传统的乡土韵味,又体现出历史文化的传承。第三,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把整治与为民办实事有机结合起来。将投入1600万元新建李家园自来水厂解决李家园、同官、黄岗岭三村的饮用水问题;投入30万元安装各种路灯,亮化村庄,保障了村民出行。结合村庄整治,投入800万元对李家园村排污工程及涧河进行系统改造;投入120万元对同官村涧河进行综合整治。
    三、立足长效,民治民享,创新三大机制
    一是群众参与机制。以村为单位召开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会议的同时,组织部分党员和村民赴武进的雅浦村和浙江安吉村参观学习,使村民受到很大启发和触动。同时,在村庄整治中,以村为单位选派3-5名村民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具体负责施工质量、资金使用,从而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二是合作富民机制。通过村庄整治农民的房屋变新了,环境变美了,趁此机会,整合各种资源,成立李家园村富民资产合作社,盘活百姓资产,使空置房变成黄金屋,合作社成立一年多来,仅住宿收入就达到了1000多万元。牛场村是全国最大的南天竺生产基地,目前该村已种植南天竺3000多亩。在制定整治方案时,根据该村的地形、地貌,以天竺为主题,进行了整体规划,加强宣传效应,既具备休闲观光条件,又为农民致富拓宽渠道。目前该村种植的南天竺供不应求,亩效收益达4-5万元。三是长效管理机制。“三分抓,七分管”,为确保整治效果,镇制定了《村庄整治长效管理考核细则》,明确村书记第一责任人,并且加强资金奖励力度,把“三清一绿、五化三有、垃圾统筹、河塘清淤”等资金打包使用。施行长效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统一招标。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