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云县“芦柴根”小泥鳅缘何长成三亿元大产业

来源: 时间:2014-01-02 点击数:

    近日,走进江苏省灌云现代渔业园,放眼蓝天下,一群群白鹭从天而降,翩翩起舞;一片片池塘泥鳅嬉跃,水花四溅,数十辆水箱车停靠在路旁,正在收购泥鳅。该园负责人赵家珉告诉记者说:“现在泥鳅每斤卖价20多元,去年注册的“芦柴根”牌泥鳅养殖面积8000亩,成功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实现产值3亿元。”小泥鳅缘何做成大产业?原来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一条龙式的服务管理,是“芦柴根”泥鳅的成长秘诀。
    瞄准目标,建设水产养殖大基地。灌云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位于黄海之滨、素有“小江南”的圩丰镇与洋桥农场结合部,东接灌西盐场,西连沿海高速灌云东出口,南沿界圩河自然风光带,北与连云港市徐圩新区对接,是连云港市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也是我县构建以发展现代高效渔业为重点,以推进乡村休闲旅游为主线的三大功能片区之一。该园筹建于2012年4月,同年10月获批省级园区,围绕把园区建设成为全县水产品规模养殖基地、鱼虾育苗基地、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新机制新模式实验推广基地、养殖出口创汇基地以及乡村旅游景区的建设目标,规划水产养殖面积8万亩,其中核心区1.8万亩、辐射区6.2万亩,目前核心区新扩水产养殖面积1.2万亩,养殖品种由泥鳅发展到建鲤、南美白对虾、黄颡鱼、斑点叉尾鮰、梭鱼和观赏鱼等40多个品种。其中泥鳅养殖面积8000亩,年产量8000吨、产值达3亿元。按照“做大、做强、做美、做出特色”的总体要求,今年园区成功建成“陆海渔苑” 荣获省3A级乡村旅游休闲景区,为全力打造现代渔业园区凸显“度假目的地、产业增长极、就业驱动器、核心竞争力”的综合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
    依托公司,大力提升产业承载力。“昔日芦苇荡,今朝创辉煌。”渔业园泥鳅养殖技术员庄祥指着眼前白茫茫的水面说,圩丰、洋桥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具有发展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当地农民一直有水产养殖的传统。为做大做强泥鳅品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县委、县政府顺势而为,采取政府搭台、农户承包经营,水产出口企业订单上门收购等方式,积极鼓励农民充分利用河道水资源,大面积开发泥鳅养殖基地,推动泥鳅养殖业快速发展,并以县陆海开发有限公司为依托,通过招商引资,形成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目前园区已招引“舞鱼人”和“金圣土”等水产养殖企业8家,发展昌旺、兴大、鱼多多等渔业合作社10家,完成资金投入1.7亿元,建成了水系、道路、供电等配套设施,提升了泥鳅等水产业的承载力。
    创新机制,依靠科技推广新技术。“园区的水产育苗中心,拥有5000平方米工厂化育苗车间,温室育苗大棚2800平方米,露天土池44个8800平方米,夏花苗种培育池54个486亩,种苗繁育基地面积达到2200亩,重点进行泥鳅、南美白对虾苗种繁育,年繁殖水产苗种能力达到8亿尾,实现苗种产值1000万元。”赵家珉指着水产育苗中心对记者说。在筹建渔业园过程中,园区在不断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积极加强与省水产研究所、苏州大学、淮海工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推进渔业科技创新与示范、培训平台建设。今年初,与苏州大学合作成立了“苏州大学灌云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研究生工作站”、“苏州大学灌云县名优淡水鱼类产业化研发中心”,与淮海工学院等院校合作进行了生态养殖示范和泥鳅深加工项目,依托省水产研究所和省海洋渔业局科教处试验推广泥鳅低密度生态养殖新模式,泥鳅育苗技术的水平和规模都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园区水产养殖科技含量不断增加。
    优质服务,确保品牌产品信誉度。为打响 “芦柴根”泥鳅品牌,促进农民增收,渔业园在养殖上着力推进泥鳅等水产养殖管理服务网格化,加快泥鳅育苗、水产品检测及深加工三大中心建设步伐,建成泥鳅深加工有限公司2个,泥鳅大规格苗种培育基地3个、泥鳅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基地9个,形成了3项高效健康的以泥鳅为主的混养养殖技术模式,大力推广泥鳅育苗技术和低密度养殖技术,今年80%的塘口都推广了泥鳅中低密度生态养殖技术,放养密度从亩2000多斤降到500-800斤。同时完善了“园区+公司+协会+农户”的泥鳅水产养殖产业化服务模式,对养殖塘口进行统一编号,建立出口泥鳅可追溯体系,组成泥鳅养殖技术服务队,管理服务泥鳅养殖销售各环节,保证泥鳅产品从池塘到餐桌的质量安全。
    “渔业园的泥鳅已经迈向科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快车道,所有泥鳅全部采用无公害养殖,属于绿色食品,在市场非常俏销。”赵家珉信心十足地说,下一步,园区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发展水产品深加工项目,把即食型和保健型泥鳅深加工产品作为开发主项,让“芦柴根”泥鳅游向国际大市场,创收大效益。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