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海县整合资金建园区 提高农业开发效益

来源: 时间:2014-01-06 点击数:

    东海县农开局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加快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扎扎实实推进农业品牌战略,实实在在增加农民种植收入。
    一、创建产业品牌。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扶持,建设了10万亩优质稻米基地、1万亩特色蔬菜基地、1万亩鲜切花基地、2万亩草莓基地和石梁河镇1万亩优质葡萄基地。其中桃林镇特色蔬菜基地被评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双店镇鲜切花基地、黄川草莓基地和石梁河葡萄基地被评为省级特色产业基地。项目区已创建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品牌65个,“黄川”草莓,“天谷”、“汇盟”和“秀收“牌优质大米在市场上非常畅销,其中“东海大米”、“黄川草莓”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使农民收入增加400—1000元左右。
    二、引领规模经营。东海县农开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土地入股或存入土地银行等方式,引导农民流转土地,获得相应收益。如在平明镇平明村、小街等村,通过引领、自愿的方式,把土地集中到种粮大户、龙头企业开展规模种植,其中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有85户、100亩以上的有30户,太平洋公司种植规模为3000亩,土地流转户数达到了30%以上。
    三、培育龙头企业。东海县农开局依托产业化经营项目等资金扶持连云港天谷米业等龙头加工企业,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入农产品加工领域,加快引进和改造现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挥企业带动能力,不断推进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使项目区优势农产品由卖原料向卖产品,由粗加工向深加工,由深加工向精加工方向发展,实现增值增效。项目区现有每日食品、越秀食品、百福来食品、连云港天谷米业等10家省市级龙头企业。据测算,通过龙头企业的运作引领,农产品附加值亩均增加100余元。切实带动了项目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强化生态开发。一是强化农田林网建设,提高森里覆盖率。坚持生态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林随路走,林随渠走,项目区农田林网面积3000余亩,森林覆盖率由以前的17%提高到22%,改善了田间小气候,使生态环境更优质,自然景观更靓丽;二是推广高新栽培技术,提高生态文明。积极依托科研院所等技术单位,推广稻麦秸秆还田、平衡配方施肥、生物治虫和无公害绿色栽培等新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严禁秸秆焚烧,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使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
 

  • 项目咨询一部:025-83713053

    项目咨询二部:025-83117011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