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三项措施做好农业企业融资担保服务
近年来,随着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产业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对资源要素尤其是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多,一些农业项目投资动辄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但囿于农业资产特点和现行农村金融体制,农业融资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贷款难、手续烦、成本高的问题,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瓶颈。为此,常州市采取三项措施,加快完善农业贷款担保机制,畅通银企合作通道,引导金融资本注入农业领域
一、加快建立健全农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
根据常州市农业生产实际和农业企业、种养大户的经营特点,开展全市农业担保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市、辖市区两级联动的农业贷款担保体系,以政府出资组建农业贷款信用担保机构为主,其他担保机构参与为辅。市本级与辖市(区)农业贷款担保机构既有所分工、实现差别化发展,又上下联动、有效撬动农业贷款担保服务滚动发展。
二、加大对农业贷款担保服务的支持力度。
一是进一步完善农业信贷担保财政以奖代补机制,通过财政资金奖励补助,进一步调动担保机构开展农业贷款担保服务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农业信贷担保风险财政补助制度。一方面由农业担保机构按有关规定足额提取风险赔偿准备金,另一方面在确保规范运作的基础上,财政部门对政策性农业担保业务形成的代偿损失实行有限补偿。
三、增强农业贷款担保服务的管理创新。
一是协调和理顺政府、企业、担保机构和银行等多方参与主体之间的激励约束关系。二是积极创新农业金融产品,积极探索仓单、知识产权、股权、存货质押、债权、大型农机具抵押、林权、土地(水域)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以及目标农产品的抵质押业务,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解决农业贷款“无物可抵”难题。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