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2013年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标监测情况

来源: 时间:2014-03-17 点击数:

    根据武进区委、区政府要求,对2013年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标进行了监测分析。监测结果显示,2013年全区上下以“城乡一体化、共享现代化”为目标,积极启动农村改革试验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六个一体化”,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显著成效。
    一、指标基本情况
    武进区2013年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标体系得分89.58分,比去年提高11.7%;根据600份抽样调查,群众对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满意度为77.5%。
    1、从横向分析:对照中期目标(2015年)值,21项指标2013年实现值中,(1)有6项已经达标。提前完成目标任务的指标是: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义务教育均衡化差异指数、城乡社会管理服务圈覆盖率和城乡居民公众安全感。(2)有12项已基本达标。根据“789”的原则,综合得分90分,单项指标实现度不得低于80%。至2013年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农民转移就业率等12项指标实现度已达到80%。(3)有3项尚未达标。对照目标值,农业与非农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工业集中度、城乡恩格尔差异系数等3项指标尚未达到80%的基本目标。
    2、从纵向分析:对比2012年得分情况,2013年的21项指标值中,(1)有16项指标值实现了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3项指标是: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比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2)有2项指标与上年持平。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城乡居民公众安全感与上年持平,均已100%实现。(3)有3项指标出现负增长。农业与非农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工业集中度、城乡恩格尔差异系数等3项指标出现负增长。
    二、指标分类评价
    2013年,对照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标体系六大类指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城乡“六个一体化”,城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1、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经济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首要任务。面对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严峻形势,2013年,该区坚持稳增长、促转型,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7200元,比上年增长11%。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扎实推进,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9万元、2.1万元,同比增长9.6%和13.5%,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86:1;城乡居民收入达标人口比例达20.6%,增速较快。但农业劳动人口人均创造的增加值与二三产业相比差距有小幅加大,表明经济二元性结构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13年,武进区深入开展清水工程、蓝天工程、环境专项整治“三大行动”,新增污水管网77公里,整治河道16条,河流水质持续改善,现代化考核断面好于Ⅲ类水质比例由上年的33%提高至58.3%。农村环境持续提升,2013年35个村创成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村庄环境整治通过省级全域考核验收,国家级生态镇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模式进一步健全,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100%;2013年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1个,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50%左右。
    3、规划建设科学合理。坚持把科学规划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积极推进“三集中”进程,城乡发展空间得到全面拓展,2013年城镇化率达60%、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87%。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完成农路建设27.9公里、农危桥改造32座,新增路灯里程15.2公里,城乡快速交通覆盖率达65%,农村天然气普及率达58%。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比重提高至58.1%。但因统计口径调整,工业集中度指标有下降。
    4、就业保障体系健全。积极落实城乡一体的就业培训政策,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充分转移就业,201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提高到83%。率先实现城乡低保、居民合作医疗和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全力推进城乡保障的扩面提标工作,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013年城乡一体的养老、医疗保障覆盖率达68%以上。但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异有一定扩大,表明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5、公共服务配置均衡。坚持把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标志,着力够建“城镇社区15分钟、农村社区2公里公共服务圈”、“村(社区)15分钟健康服务圈”、“村(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义务教育均衡服务圈”、“城市15分钟、农村十里文化圈”等五大公共服务圈,2013年各服务圈综合覆盖率达85%;义务教育均衡化差异系数进一步缩小,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考核验收。
    6、社会局面和谐稳定。城乡社会治理不断改善,网格化管理服务实现全覆盖,2013年“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建成率达到98%,城乡和谐社区达标率分别达到93%和94%,武进被命名为省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先进区。深入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2013年组建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创新推出社区行动、公安主动、群众齐动等平安社区建设“五动”模式,社会矛盾调解成功率达98.6%,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对照指标体系,武进区城乡发展一体化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为:1、农村“三集中”进度不快。对照“三集中”的要求,该区目前还有自然村庄3446个,散乱的村庄要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一体化覆盖难度很大;原有的“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发展模式已有较大改变,但工业集中度还不高;农业规模经营的比重虽然有提高,但经营模式仍然较为落后,农业劳动生产率仍待提高。2、农村居民持续增收压力较大。由于受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企业经营形势严峻,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就业创业门路不多,收入持续增加的难度较大,生活消费水平提高还不快。3、深化农村改革难度较大。当前农村改革正向纵深推进,城乡土地、保障、集体权益等制度改革创新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工作设想
    2014-2015年,武进区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加力城乡一体,加速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构建合理、公平、高效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力争到2015年基本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监测指标中期目标,探索实践富有武进特色的城乡发展一体化道路。
    1、着力强化城乡产业支撑。坚持把做强实体经济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支撑。围绕产业培育,进一步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形成中心主城区和各重点园区、各镇特色区联动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城乡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发展乡村观光旅游业,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重视经济转型升级的质量和效益,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方针,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2、加快推进农村三个集中。按照农村三个集中的总体要求,着力深化新型城镇建设规划,全面完成镇村体系布局规划,加快保留村庄规划覆盖,优化现代农业布局规划。加快工业集中区发展,加大土地盘活整理力度,大力提高产业集聚度。积极引导各镇开展保障性住房、新市民公寓、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加快人口向社区集中,有效增加集镇人气。加快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方式,促进“三资”投入农业,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
    3、持续开展富民强村活动。坚持把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增效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深入挖掘发展潜力,全面夯实发展基础。积极开展农村集体经济提速增效活动,全面推进村级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着力完善农村集体经营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村级经济发展平台建设。大力压缩村级开支,多渠道化解村级债务,做好新一轮经济一般村物业发展和挂钩帮扶工作。全力推进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收入增长机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财产性、经营性收入,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理念,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切实做好各类保障扩面提标工作,提振农村居民消费信心。
    4、大力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以全面启动城乡一体化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城乡管理体制、居民户籍等制度的并轨,有效破解二元体制障碍,激发发展活力,从而使改革创新成为我区率先发展的强大优势。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要求,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土地、资金、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加快形成农村要素市场体系和中介服务组织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城乡互动,切实保障农民权益。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发改局)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