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全面激发城乡发展一体的新能量

来源: 时间:2014-03-17 点击数:

    武进横山桥镇作为常州市中心镇,始终把城镇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作为提升城镇形象的使命和职责。以打造“精致宜居、景美宜游”的常州东部后花园为目标,坚持镇区改造和片区优化齐抓,功能完善和环境提升同步,自主实施和积极配合并重,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镇面貌明显改善。2014年,横山桥镇将以“双加”战略为引领,以改革创新、项目驱动为抓手,紧紧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努力促进城乡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以转观念、立新貌为抓手,提升城乡统筹水平。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打响“城乡一体战役”,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一是加快项目培育,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实施以龙潭湖生态园、一帆生态园和江南普罗旺斯项目为主导的农业精品示范工程,创新农业生产经营形式,提高现代农业集约化发展水平;加快以主题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重点企业和项目为抓手,助推企业做强做大并形成产业集群;坚持以现代物流、新型商贸和汽车4S城三大主导业态为重点,把发展三产服务业与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城镇功能结合起来,强化空间布局,强化业态引导,促进我镇集镇功能快速发展。二是加大改革力度,探索统筹发展路径。按照中央新型城镇化会议总体思路的要求,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村组收益和城市化率为根本,坚持镇村规划优先,采取“一体规划、分步实施”和资源整合、政策扶持等办法,大胆探索村组参与集镇建设、村组自我改造提升、镇村合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方法新机制,进一步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减轻镇村二元结构差异。三是加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全面强化民生幸福理念,不断完善富民、惠民、利民的长效机制,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上。建立和完善以就业、社保、卫生、教育和文化体育为重点的城乡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同时深化平安创建长效机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二、以提品质、惠民生为目标,完善城镇载体功能。坚持发展惠民的理念,切实统一思想、集中力量,全力组织推进,掀起新一轮城乡建设高潮。一是突出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以三山港拓浚工程、武澄东路拓宽改造及水利重点县等区级以上重点工程为依托,精细规划实施好河、路、桥、站和圩堤等具体项目,全力保障工程施工进度和秩序,进一步提升交通、水利功能和景观水平。加快完善片区间路网规划,开展中心镇区道路品质提升工程,逐步实施革新路、西崦大道的改造提升。以省级农网改造示范工程为依托,完善镇村电力基础建设,全力提升全镇供电保障能力,满足生产生活需求。二是突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加快建设进度,全力保障东部交通枢纽Ⅰ期—长途客运站按期建成投运。按照精致、整洁、有序的要求,加快老镇区更新步伐,推进并完成文明路两侧立面整治和片区改造工程,提升老街形象,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以“设施先进、配套完善、品质提升”为目标,启动实施以二级医院为标准的横山卫生院迁建及高档幼儿园新建工程。进一步完善全镇布局规划修编,统筹实施芙蓉、新安集镇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提升社区便民服务能力。三是突出城乡生态环境优化。围绕“山青、水秀、路洁、街靓、村美”的目标要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以“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为抓手,严守生态红线,严控污染源,巩固村庄整治成果,还原山水新镇自然风貌。进一步提升集镇管理水平,对集镇街道、店招店牌、路标路牌、停车设摊和绿化亮化等进行综合提升改造,并实施精细化长效管理。加强卫生长效管理,提高保洁管护水平。
    三、以抓创新、聚合力为关键,健全落实保障体系。目前横山桥镇正处于发展攻坚期和历史机遇期,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的理念,保持苦干实干的作风,才能确保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快速推进。一是增强创新力,破解要素瓶颈。在现阶段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受宏观政策影响,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是横在我们面前的巨大鸿沟,将依靠创新发展思维,坚持大胆探索,时刻关注新情况、新问题,认真研判上级新精神,采取切实有效举措,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二是增强执行力,保障推进有序。高效务实的作风是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有力保障,将时刻保持锐意创新干劲,突出重要目标、重点工作、重大事项,强化履职效率、管理效能和服务效果,促进作风转变,增强执行能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富成效。三是增强凝聚力,营造良好氛围。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建设,是各级各部门在改革发展新形势下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将在具体的建设推进过程中,充分调动全镇各职能部门和村、社区的积极性、能动性,引导各级干群全面参与、主动作为,最大限度集聚广大干群的理解、配合和支持,真正形成上下联动、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氛围,确保圆满完成我镇城乡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发改局)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