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田园城镇的思考

来源: 时间:2014-03-25 点击数:

    近年来,双凤镇坚持推进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以五大主导产业为主体的工业集聚区成功布局、初具规模;以水乡生态产业建设为主的现代农业和以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茁壮成长、蓄势待发;以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引领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乘势而上、加速推进;以优化社会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治理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双凤正在展现出理性发展、转型发展的良好势态。
    当前,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全市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了科学有序发展期。在新的形势下,双凤镇设定的“风向标”是:传承发展势头,增创赶超动力,深入融入全市,勇跻先进序列。他们深刻意识到在全市现代化发展大局中双凤仍是一个较弱板块,而这种“较弱”正是双凤发展的潜力所在、空间所在,正是他们的突破所在、作为所在。他们认为全面深入融入全市发展大潮,真正实现双凤的赶超发展、跨越发展,这就是双凤的发展前景;紧紧抓住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时并举、深入推进,变“弱”为“强”、破“弱”为“胜”、以“柔”为“美”,倾力打造“水乡明珠、美丽双凤”为内涵的现代田园城镇,这就是双凤的发展潜力和希望所在。
    一、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夯实城镇建设产业支撑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产业基础和内在动力,同时城镇化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优质的功能配套。建设“水乡明珠、美丽双凤”为内涵的现代田园城镇,必须坚持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着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深入推进“产镇融合”、一体发展。
    1.坚持量质并举,加快壮大工业经济总量。要努力盘活土地,坚决淘汰一批能耗大、产能低的落后企业,腾出发展空间;坚持节约集约,提高投资强度,扩增发展能量。注重“以商聚商”和“产业延伸”,着力引进一批小而新、小而强、小而优产业项目。着力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为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全力推动在建项目快竣工、签约项目快开工、储备项目快落地。提升发展标杆,在指标设定上向高的攀、与强的比,保持有力有效的推动张力,做大经济总量。
    2.坚持产业集聚,进一步提升规模优势。目前双凤镇生物医药、新材料、汽车配件、精密机械、休闲食品五大特色产业的总产值占比超过了全镇工业总产值的90%,促使这批重点产业形成更大的规模、更强的特色,是实现双凤产业强镇的重中之重。要提升规划先导、创新引领、政策驱动、服务推动等各项工作水平,促其加快形成集群发展优势。目前,双凤镇正以汽车配件、休闲食品等产业为基础,向技术密集型产业、2.5产业转型,积极发展以旅游、商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做到强二优三。
    3.强化创新引领,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加强高端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快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不断向高端化发展。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全镇性产学研合作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动力活力。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推进企业低碳化、循环化发展。加强招才引智,培育人才队伍,突破企业发展的人才制约瓶颈。
    4.统筹谋划,实现产业与新区无缝对接。要以工业园为发展载体,引导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整合原有富豪、温州、凤中3个工业片区资源优势,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加快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对其生态化改造,转型升级,优化布局,定位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凤片区”。以规划先行,加快中央商务区、邻里中心、人才公寓等产城融合配套建设,为实现对接做好充分准备;以全面深入推进园区共建、配套延伸、合作共赢,加快实现产业、形态与新区的同区、同步发展。
    二、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彰显双凤水乡生态优势
    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引擎和环境支撑,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的资源基地,是新型城镇化的环境依托。双凤有着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和水乡生态本底,建设“水乡明珠、美丽双凤”为内涵的现代田园城镇,必须坚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彰显水乡生态优势。
    1.突出优化农业布局。目前规划在建的“四个万亩水乡生态农业”既是现代双凤建设的资源本底,又是现代农业与田园城镇建设的主攻方向,必须紧抓不放,着力经营。要加快增创万亩水稻、万亩蔬菜、万亩水产、万亩林果规模形态,提升产业档次,形成特色优势。重点以渔业产业为主导、生态环境为依托,加快推进“渔乐园”、“风情水街”建设,先期启动5平方公里(规划总面积8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公园建设,打造“城市绿肺”,彰显水乡特色,力争用2年时间打造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高效渔业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形成有力的吸引力和消费力,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三统一”。
    2.努力提升现代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必然是高效农业。要不断促进土地集中规模经营,严格控制无序流转,促进土地向生产与经营能手集中,向规模经营要效益。要不断增加农业经营投入,加强农田改造,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向投入要效益。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科技投入、研发和新产品引进、推广、应用机制,努力使创新成果在农产品提质增值上得到鲜明体现,促进农业增效增收,向创新要效益。
    3.深入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是影响与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断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已越来越显示出了紧迫性。要深化各类农村股份合作方式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牵引力。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为重点,创新多种要素平等交换、合作经营共赢的经营形式与新型的农业生产关系。此外,还要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实现农民在理念与能力上的“转型升级”,以主体素质的提升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展现美丽双凤新形象
    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也将成为今后太仓发展的一大主攻方向。双凤必须顺势而为,紧紧围绕建成“水乡明珠、美丽双凤”为内涵的现代田园城镇的总目标,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使之成为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一大“红利”。
    1.切实提升规划质量。根据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总目标总要求,以及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双凤发展要“优化布局、融入主城”的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双凤城镇发展总体规划。一是规划要体现高端定位。要以城市一体两翼中的重要板块深切融入于全市发展大潮作为总要求,以实现“水乡明珠、美丽双凤”为总目标,以结构完善、布局合理、梯次分明、特色显著为原则,切实抓好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二是规划要具有可操作性。要以生产与生活相结合、更方便,城镇空间布局、产业布局与生态环境布局相衔接、更融合等做优规划,使规划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与土地利用规划紧密衔接、配合,特别要做到新镇区建设、老镇区改造、功能区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相匹配,实现城乡规划体系全覆盖。三是规划要具有控制力。要严格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强化规划执行力。204国道以东要严格控制,定位为现代高效农业片区;吴塘河以西要全部农业化、生态化,定位为现代高效渔业及湿地公园片区;双浮路以南核心区要严格控制,新镇区要谋划长远,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工业区要完善配套、提升价值。
    2.着力提升建设水平。要坚持高标准、高要求搞建设,坚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搞建设,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兼顾搞建设,坚持盘活存量土地、拓宽融资渠道搞建设。要加快推进城镇改造,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广州路、双浮路双凤延伸段以及双湖路建设,下大力迅速改变主要道路出入口、镇区形象。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着力于镇村绿化环境的扩面提档、绿色空间结构的打造、绿色景观的塑造,使双凤的生态环境既融入全市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潮流,又彰显水乡优美生态与城镇绿色环境相间相融的鲜明特色。
    3.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第三产业结合。着力构建现代商贸、文化旅游、生态休闲三大基地。以老镇区为核心,大力实施改造升级,依托福地文化、特色民居、羊肉美食等资源推进新江南水乡式旅游的开发建设,打造福地文化旅游目的地。以新镇区为重点,加强各项服务设施的配套和升级,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区。以生态园为重点,依托湿地资源,快速推进生态湿地公园建设。    
    同时,要大力促进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切融合。进一步深入挖掘利用包括龙狮、滚灯、羊肉美食以及水文化、渔文化、现代文化等文化历史内涵,使之与旅游业发展深切结合,丰富和深化双凤城镇个性,放大福地文化品牌优势,形成旅游消费产业链。
    4.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就业、教育、医疗、交通、住房、社保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精心建设安置小区、中小学、医院、市民公园、社会保障等为民惠民富民工程。深化农村改革,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完善的民生信息化管理服务网络和公益性、互助性社会服务体系,不断优化为民服务。深入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努力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多干人民群众满意的实事好事,凝聚党心民心,营造双凤新一轮发展的整体合力。
    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统筹发展、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形成城乡一体、产镇融合、镇在田中、园在镇中的宜居美好的田园城镇,是双凤未来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双凤融入新一轮全市发展的前景所在。双凤镇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托辖区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和全镇干部群众的奋发努力,力争到2015年,在经济发展上,要在全市五大板块中上升一位,实现赶超,增加贡献份额;在城镇建设上,工业区、城镇区要全面完成道路、管网、水系、绿化的提档升级,打造“省高新技术产业区双凤片区”,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区;在生态发展上,庆丰片区要全面完成国家级太仓现代粮食生产示范区双凤片区的建设,勤力片区5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公园初步成型,成为太仓田园生态建设样板区。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发改局)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