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实施“四大战略”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江苏灌南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于2007年5月,园区按照“实施农业园区建设工程,构建产业发展平台”的总体要求,经过几年来发展,园区核心面积达2万亩,辐射面积10万亩,食用菌、花卉苗木、农业观光等产业蓬勃发展,进区企业达50余家,拥有食用菌企业、合作社40余家,年产值达25亿元,带着周边1.2万余人就业,先后被表彰为“全国食用菌产品流通示范基地”、“全国食用菌文化建设先进基地”、“全省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等多项荣誉。2014年,灌南县瞄准国家级农业示范区目标,提升内涵,扩大规模,践行惠民富民宗旨,实施四大战略,全力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一是规划引领,顶层设计。灌南农业示范区是在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区位特色、目标定、产业基础等因素,确立了长远高端的发展定位。围绕龙头企业集聚,高新技术实验,农业发展示范的功能定位,规划建设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等三个层次不同但又紧密相联接的区域。充分发挥园区先进的理念、技术、品种、营销和管理优势,带动全县生态、高效、外向农业的发展。致力打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生态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
二是产业支撑,科技示范。园区始终把实施产业带动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园区食用菌、花卉苗木、生态农业等主导产业蓬勃发展,食用菌年产量达20万吨,产值近20亿元;年产蝴蝶兰、凤梨、大花蕙兰等高档盆花600万株,彩叶苗木1000万株,产值达3亿元。围绕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科技含金量,园区积极与高等院校紧密合作,先后与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建立了中国农科院灌南食用菌产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组建了全省一流、苏北领先的食用菌研发中心、花卉苗木组培中心、蔬菜工厂化穴盘育苗中心三大现代农业科研基地,科技创新能力大大增强。
三是创新机制,科学发展。园区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创新机制和措施,推动土地规模流转,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大园区+小业主”等多种经营形式,大力发展食用菌、花卉苗木、生态观光农业等劳动密集型特色农业产业,实现产业化规模经营,既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又有利于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更多地增加农民工资性、资本性、财产性收入。坚持科学发展观,园区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大力实施农产品绿色品牌战略,创建国家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产品有标生产、有标流通、有标上市。
四是整合资源,合力推动。园区创建之初,就成立了园区管委会,抽调农业、畜牧、林业、建设等专业人员从事园区管理工作,保证了园区各项工作封闭运行、扎口管理、高效推进。每年将整合财政、农业、农业产业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农开、林业、农业科技等项目资金向现代示范区聚集,吸纳社会资金对园区建设的投入。同时,园区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网络较为健全,拥有农牧渔业、农机、水利、农经等服务机构,还有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等服务机构,基本覆盖了种植、养殖、农机、农经、农产品营销等领域。通过有效地整合行政、项目、社会服务体系、区域优势等资源,形成强大合力,推进园区建设大步迈进,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