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五个“坚持”,强力推进涉农项目资金整合

来源: 时间:2014-04-01 点击数:

    近年来,兴化市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改善农业农村生产条件为抓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前提,在加大财政支农投入的同时,通过五个“坚持”工作原则,强力推进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加快农田基础建设步伐,持续提升农村环境建设和管理水平。
    一是坚持统筹协调、务求实效的原则。市委、市政府经研究,决定成立市农田基础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召集,市委农工办、市发改委、财政、国土、农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农开局,负责日常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全市农田基础设施有关事项。鉴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市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考核等事务由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乡镇同步整合力量成立项目办负责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实现2016年全面完成标准粮田改造工程的目标,市联席办、各乡镇项目办稳步推进这项工作,明确分年实施、主动作为、讲求实效、量力而行的原则,力戒形式主义,严禁形象工程。
    二是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订四年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2013-2016年),统筹协调土地整治、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中央财政支持小农水重点县和现代农业项目、优质粮食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等项目的规划衔接,科学确定发展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明确资金的重点投向,突出加大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高产高效创建园区的项目整合投入力度。2014年,全市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总投入2.8亿元,新建高标准农田9.1万亩,实施市级标准粮田改造工程项目治理面积21.3万亩,新建机耕桥720座,新建小型电灌站310座,新建机耕路490公里,新建硬质渠125公里。
    三是坚持科学布局、典型示范的原则。根据沿兴泰线重点打造兴化市农业特色园区和全面推进标准粮田改造工程的总体要求,优化项目投入,优先改造提升市级以上重点农业园区基础设施,打造一批精品项目工程,发挥典型引路作用,积极推进市级标准粮田改造工程。在市级层面上,先整合财政支农项目资金,再适度投入,加快推进粮食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现代渔业园区和芋头四大产业园区的建设;在乡镇层面上,按照全市农业发展四大片区的总体规划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效设施农业、规模畜禽养殖和水产园区建设,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新认定的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优先安排财政支农项目的基础上,市级财政再给予适当形式的奖励。
    四是坚持集中连片、规模改造的原则。乡镇对市级投入的标准粮田改造工程坚持按联圩区块对全乡镇耕地进行整体规划,采取“集中力量,重点投入,突出路桥,分年实施,连续改造”的治理方式,加大整体推进力度,确保改造区域相对集中,力争改造一片,致富一方。全面启动农村生产河疏浚整治工程,将水利村庄河塘疏浚整治项目与国土占补平衡项目有效整合,结合废沟废塘复垦工程,对农村急需疏浚的生产河进行清淤。2014年,市级财政投入3000万元,按照生产河疏浚土方量给予每方8元的补助,土地复垦通过国土部门占补平衡项目验收后,再按标准给予奖励。全市计划完成生产河土方工程量360万方,复垦废沟塘1200亩以上。
    五是坚持提质扩面、建管并重原则。以持续改善农村环境面貌,进一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持续投入,逐步提升,着力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全面推行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打造路净、庄美、水清、岸绿的生态宜居乡村。2014年,兴化进一步整合“一事一议”、农村改厕、农桥建设、村庄绿化、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农村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垃圾污水处理等项目资源,整合资金规模达1.34亿元,持续推进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村庄环境整治质量,全面落实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兴化城乡生态环境统筹优化发展。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