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一季度农业经济情况分析
一、一季度全市农业经济情况
1、夏熟丰产基础牢靠,“吨粮市”创建开局良好。预计全市夏粮面积306.5万亩,同比增2.9万亩。其中,小麦285.1万亩,同比增4万亩左右。油菜53.5万亩,同比减1.3万亩。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由于去冬今春气温高、雨量少、光照足,有利于麦油冬前长叶、分蘖和弱苗转化升级,整体苗情明显好于上年,是近几年苗情较好的年份,为夏熟作物丰产奠定的基础。围绕三年建成“吨粮市”目标,加强麦油优良新品种示范推广,全市弱筋小麦141.9万亩,以宁麦13和扬麦13为主;中筋小麦143.2万亩,以宁麦14、扬麦16和扬麦20为主。油菜基本实现“双低化”,其中,秦优10号、秦优7号和沣油737三个品种面积达36.1万亩,占总面积的67.4%。认真实施部省级粮棉油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全市实施部、省级小麦万亩示范片30个,落实超高产攻关方12个,部级油菜万亩示范片3个。
2、经济作物生产稳定,设施农业转型升级加快。预计全市一季度在田蔬菜48万亩左右,其中设施蔬菜面积23.2万亩,占蔬菜种植面积的48.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蔬菜总产量60万吨,比上年增5万吨。各地加大露地生产设施化改造力度,发展多样化的农业设施及其配套装备,促进高效设施农业提档升级,预计一季度全市新增设施农业3.8万亩。8个省级万亩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全面推进蔬菜生产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提升全市“菜篮子”生产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目前已建成6万亩。受天气好,产量高,市场供应充足影响,一季度蔬菜除西红柿、菜椒、四季豆外,其余品种价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降幅超过10%。设施农业中草莓种植效益较好,预计亩产值达1.8万元,比上年增3500元左右。
3、畜禽生产相对平稳,整体效益全面下滑。预计一季度全市生猪存栏154.3万头、同比略减;出栏81.43万头,同比减2.1%。家禽存栏2108万只,同比分别增8.7%;出栏919万只,同比增4.7%。受居民消费量减少影响,节后生猪价格逐步下滑,目前生猪收购价格11.5元/公斤,猪粮比仅有4.83:1,出栏一头生猪至少亏损100-200元。家禽业在去年遭受重创的情况下,今年再次受到H7N9流感疫情影响,家禽及其产品价格均低于市场盈亏平衡点,每销售一公斤鸡蛋亏损一元,销售一只肉鸡亏损2.5元。特禽养殖同受重创,生产难以为继,平均每对种鸽养殖亏损30元左右。奶牛、山羊等草食动物因市场价格效益较为稳定,预计生产将保持稳定增长。目前我市及全省范围内肉猪、母猪存栏保有量仍处于高位,市场供应充足,随着清明节的临近,市民对猪肉的消费会有所增加,预计市场将出现一定的回暖,但涨幅不会很大。在人感染H7N9流感疫情影响逐步消除的情况下,禽产品价格将会恢复性逐步走高。
4、水产放养面积保持稳定,养殖模式不断优化。全市水产养殖面积96万亩,同比略减。其中河蟹面积84.7万亩、小龙虾面积(含混养)30.5万亩,青虾面积(含混养)65.9万亩,同比分别增1.3%、1.6%和1.5%。预计一季度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6.62万吨,同比增2.7%。各地不断探索养殖新模式,优化养殖结构,突出种草养殖、仿野生养殖、科学套养,降低养殖成本。积极新建和改造池塘,推广微孔增氧和工厂化养殖,一季度全市新改建渔池10.8万亩,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2.97万亩。得益于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以四大家鱼为主的水产品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普遍上涨,涨幅在10%左右,养殖效益稳步提升。
5、林业绿化扎实推进,森林资源总量逐年提升。去冬今春以来,全市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优质高效的原则,加快推进困难立地造林及生态修复,突出江河湖渠生态防护林、绿色通道、农田林网等生态工程建设,促进森林资源总量增加。据各市(区)上报统计,截止目前,全市完成冬春造林3.7万亩,其中成片造林2.7万亩、四旁植树5万株、新建农田林网3万亩,建设省级新农村林业绿化示范村38个,各项工作均达到省交目标任务的70%。但对照前几年造林时序进度,今年成片造林工作进度相对滞后,完成全年林业工作任务压力较大。
6、园区建设成效明显,推进力度持续加大。目前全市规模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79家,其中省级园区7家、市级园区16家,园区建成区面积51.32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79.54%,土地流转率达77.84%。园区累计完成投资67.59亿元,园区驻区企业503个,驻区经营大户168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717个,家庭农场189个,累计引资37.23亿元。2013年园区农业总产值68.27亿元,用全市11.45%的耕地面积创造出21.18%的农业产值。各地园区建设投入力度加大。海陵区成功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连续3年每年投入5000万元。姜堰区将5000亩农业园区建设列入对各镇的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兴化市投入1500万元用于建设钓鱼镇粮食园区和垛田镇龙香芋产业园区。靖江市在省级园区内建设农产品加工中心,建设标准化厂房主4500平方米,购置加工生产线1条。
7、春耕备耕及早落实,物资供应基本到位。据近期典型农户2014年种植意向的调查,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较高。预计秋粮种植面积354.5万亩,其中水稻308.3万亩,与上年相比都有所增加。目前,全市近10万亩水稻秧池基本落实到位。机插秧塑盘、无纺布、育秧所需营养土和基质等都在积极准备中。全市所需水稻、棉花、玉米等种子1.35万吨左右,目前已备种1.28万吨左右。肥料总需求3.05万吨、农药(有效成分)总需求70吨、农膜总需求2000吨,目前这些主要农用物资货源充足,能满足生产需求。农资价格总体基本平稳,肥料稳中有降,大部分农药品种价格同比上涨5-1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模经营推进难度大。受土地流转成本不断攀升,部分农民不愿流转等因素影响,规模经营的推进难度逐年加大,部分靠行政推动组建的小农场、发展的设施农业项目等,由于经营管理水平差、产销不对称等原因,出现粮食产量不高、设施蔬菜滞销贱卖等现象,承包者收益降低甚至出现亏损,造成多方利益受损。
2、粮食增产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近几年极端天气常有发生,粮食生产靠天收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而今年小麦赤霉病有重发趋势,如果后期遭遇阴雨、高温高湿与雾霾天气,赤霉病将会大流行。泰州市粮食单产已在较高水平,在此基础上增产的难度加大。
3、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依然相对滞后。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少,高标准农田比重逐年提高,但与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加之里下河地区,路、桥配套差,许多田块尚没有机耕路、机耕桥、机械下田还很困难,严重制约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泰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