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土豆内蒙古的瓜 外地蔬果咋就抢了港城的天下
剔除农民和经纪人队伍以及生产企业直销现象,连云港四季农产品市场每月提供市区的蔬果约占消费总量一半。某种程度上,该市场蔬菜水果区的交易记录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随着愈加便捷的交通有效拉近空间距离,港城地处全国沿海中部的区位,让辽宁、内蒙古等省份大品种农产品的南下和海南、两广等省份特色蔬果的北上,越来越成为无法阻挡的大势所趋。以河北省的张北县为例:有着坝上第一县之称的张北县,处于华北内地连接内蒙古的咽喉地段,七八月平均气温只有17℃,是河北省和国内知名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之一。此前多年,张北的大白菜一直是港城夏菜消费大品种,目前来自张北的杂货则占据了四季农产品市场每个月约三分之一的交易额,其中除了主打品种大白菜,莴苣、四季豆等其他品种亦逐年稳步增长。
与来自张北的杂货品种繁多不同,南下北上的诸多省份分别提供各自叫响一方的大品种农产品。当前港城市场上畅销的土豆大多出自山东,再往后推迟一些时间就将被内蒙古的同类品种替代;自进入7月以来,辽宁的西红柿就成为市民菜篮子中的一家独大。四季农产品市场收费管理中心主任张卫介绍,以青菜、豆角、青椒、占瓜等小品种为主导的地产蔬菜,只有每年的二季度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上风,常态化牢牢掌握话语权的是外地蔬菜,“如果全年算下来,山东蔬菜分了至少一半的总量”。
“规模和品质应当是两个重要的因素。没有规模就没有产量,有了规模还必须注重品质。”原籍徐州的张卫并不讳言,“在市场里也做了好多年,连云港市地产的农产品几乎没有一个品种上规模,勉强能算有点产量的西红柿,和外面比也没什么优势。”“同样的品种,譬如叶菜,因为大多数都是分散经营,品质上和标准化生产的外来品也存在差距。”张卫还讲到不容忽视的一个现象:地产蔬菜大部分是面向本地市场消费的小品种,而且上市时间非常集中,“家里面互相掐架最终影响到经济效益,应该也挫伤了很多菜农的积极性。”
类似地产蔬菜的不尽如人意,港城果品生产的处境也较为尴尬:种植面积最大的西瓜,5月份开始上市,两个月左右的高峰期的确阻击了外地西瓜的进入,但在7月下旬以后,随着内蒙古、河南等省份西瓜的大批量登场,港城西瓜迅速沦为市场份额极小的配角。以石梁河葡萄为品牌的地产葡萄从7月下旬开始可以卖到9月底,但也只能占据葡萄消费的半壁江山,其余时间要么被山东冷藏的库存,要么被浙江北上的鲜果所拥有。草莓算是一个较为成熟的产业,应市周期也比较长,但不宜长途运输的特性成为其外销的最大制约。即便采取冷链运输的方式实现外销,较高的成本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和当地草莓的竞争力。至于本地更少栽种的苹果之类,则完全由山东、山西、陕西、新疆等地轮流坐庄。
在连云港市农委蔬菜站站长徐德利看来,相对于外来蔬果的强势,地产蔬果的“弱势”缘于多种因素:一方面,国家对粮食安全越发重视,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大规模推进蔬菜在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不适宜;另一方面,此前的结构调整过程中,相关县区侧重强调以政府为主导的设施栽培,短时间内取得了“量”的扩张,但忽视了后续“质”的提升,很多地方并未真正形成规模和品质兼具的优势产业,“一村一品”皆未普及,“一乡一品”乃至“一县一品”更加少见。
此外,难以回避的深层次制约是:“谁来种地”正在成为农村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本就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蔬果产业,后继乏人现象日渐凸显。“种菜之类的设施栽培投入大、风险高,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亏了一季多少年没法翻身。”徐德利有些无奈地表示,“进厂务工又体面又有固定收入,撇开那些农业投资实体和大户,除了实在走不出的留守人群,谁愿意吃苦受累操那份心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