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改革试验破解农民贷款难

来源: 时间:2014-08-27 点击数:

    农民贷款难的现象具有普遍性。如何破解农民贷款难题?作为中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和全省12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的东海县,通过两年多的摸索和实践,逐步将这一束缚群众“迈不开步子,甩不起袖子”的贷款难题给破解。
    农村产权交易所:完成1280综交易,成交资金2.5亿元
    2012年5月26日,在获批农村改革试验区的113天,东海县挂牌成立了“东海县农村产权交易所”,系政府出资非营利性企业法人,填补了全国县级无农交所的空白。
    该交易所交易内容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村集体经济组织“四荒”使用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养殖水面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农业类知识产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及农村闲置宅基地使用权、农业生产设施使用权、二手农用工具等十大类。
    当年10月份,东海县又在驼峰乡等21个乡镇(场、街道)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标志着全县将通过“无偿化”、“一站式”的管理服务,解决农村产权交易中出现的不看重农民主体地位、强迫交易、费用过低、不依法而为等问题。
    进一步扩大农村信贷担保物范围,继续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产权交易鉴证书、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水面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同时,加快推进农村居民房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切实把农村静态资产转化为有效担保物。
    交易所运营两年多来,共完成交易1280综,交易金额2.5亿元。其中,农户通过确权颁证抵押的贷款金额就高达1.5亿元。
    农村金融服务室:346个行政村支付体系村村通
    为解决行政村无金融网点造成农民现金、非现金支付的不便,东海县计划3年出资346万元,探索建立了覆盖县乡村的“三级两阶”三农金融综合服务站,并从组织领导、功能设计、人员保障、财力支持等方面构建完整的长效体系。
    目前,东海县已完成21个乡镇(场、街道)服务站、76个行政村的服务室和服务点建设工作。年内确保成立100家,实现三农金融服务室乡镇全覆盖。
    为延伸农村支付功能,东海县还在全县346个行政村及部分自然村安装POS机650余台,全民付50余台,在30多个村安装ATM及自助终端,实现了农民小额资金支付不出村、支付体系“村村通”目标。仅上半年,村民在村里完成银行卡转帐消费5.2万笔,金额达到2亿元;取现13.9万笔,金额达1.65亿元;小面额货币兑换笔数1320笔,兑换金额6.79万元,受众达20万人。
    农村金融环境:构建五大体系,降低支农资金风险
    如何构建出良好地金融支农生态环境?东海县构建了五大体系,为金融支农健康运行保驾护航。
    农村信用体系。东海县对全县23.5万户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及生产生活、资金往来等100多个项目进行采集建档,并通过农户信用评价模型,对农户信用情况进行等级评定划分,形成“农户+征信+信贷”的业务模式。在农户信用评价的基础上,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并将评定结果与信贷挂钩。目前,全县23.5万户农户征信体系建设数据采集、数据库及网络建设工作已经完成,涉农商业银行正在使用信用等级评定结果。
    农村信贷担保体系。深化推广“县乡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农户”“金融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农户”“农户多户联保”等多种担保办法,满足农户贷款需求。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全省首批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成运行,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网点实现乡镇全覆盖。成立由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2家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发起人,发起资本金额2000余万元的东海县金农农民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成立乡镇农民资金互助社14家,发展股金余额2.2亿元,发放互助金1.8亿元。将涉农保险投保情况作为授信要素,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引导银行在涉农贷款中将涉农保险投保情况作为授信要素和质押物,为农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监管体系。成立打击非法集资和控制信贷风险领导小组,组建了由村老支书、老村长、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农户诚信评议监管小组”,协助对农户贷款进行贷款调查、管理和收回,避免农户因信贷资金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信用风险。成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联合会,对14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进行全程监管。
    农村金融政策体系。县政府设立1000万元“农村信贷风险代偿基金”,用于分担银行信贷风险,扶持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发展。每季度对金融机构支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按结果分配财政性存款;设立贷款增量奖、新增存贷比奖等支农贷款专项考核奖。
    “到2015年,着力将东海建设成为苏北构建金融支农体系的样板、全省农村金融发展的先进、全国金融支农工作的亮点。”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家保说。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