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硕项湖:保障饮水安全 打造幸福工程
2012年,灌南县作出了建设硕项湖城市饮用水备用水源地这一战略决策,不但解决了城市饮用水备用水源问题,同时,依托硕项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发建设硕项湖,迅速提升我县城区文化品位。目前,以硕项湖为核心的备用水源地建设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硕项湖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眼前。
一、饮水现状堪忧 备用水源地建设迫在眉睫
2010年之前,灌南县一直以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水位迅速下降,情况严重时取水井需打到地下183米才能取到合格水源,且地下水质偏硬,长期饮用易患胆肾结石等疾病。2010年,该县建成了第一座地表水厂,但由于北六塘河承接着上游淮安、宿迁、连云港三市832平方公里的排水,大量的工农业面源污染、居民生产生活污水对北六塘河的水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平均每年至少受到2-3次严重污染,给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为解决县城区居民饮用水源单一及受上游市县污染制约的现状,县委、县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积极探索和研究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备用水源地建设方案。2011年,县政府委托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了《灌南县备用水源方案研究》,并在南京召开了专家咨询会。经多方论证,工程最终选址于地势低洼、土质未受污染的县城南部。
2012年10月,县委、县政府迅速启动这一民生实事工程的建设,切实改善饮水环境,保障县城及周边地区40万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二、项目进展顺利 各项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硕项湖城市备用水源地建设工程位于县城西南部,湖区西起硕项河,流经瑞安路、富阳路后与周口河立交,穿过徐州南路(幸福大道)和泰州南路(迎宾大道)后东至苏州南路。规划建设占地面积约1970亩,总库容322万立方,调节库容117万立方的备用水源。
工程建成后,通过抽引北六塘河非污染期清水入湖,利用周口河作为排水通道,兼顾湖区生态景观要求,平时定期引换水,保持湖水水质常年维持在Ⅲ类水标准,以保障城区40万人40天的供水需求。
自2012年10月工程启动以来,目前整个湖区主体工程已经结束,正在加紧配套建设各类管网、场站、设施。湖区开挖方面,东湖区1070亩,西湖区近900亩,目前均已开挖完毕并进行蓄水试灌;基础设施方面,已完成“两横三纵”区域主干的建设:两横是鹏程路、来安大道,三纵是迎宾大道、幸福大道、硕项路、苏州南路;建设迎宾大道桥、幸福大道桥、周口河桥、硕项河桥、公兴河桥等桥梁五座。为保持水土净化水质,湖区南侧栽植各类乔灌木46万株形成东西狭长3.9公里的生态防护林;东湖区栽植各类乔灌木380万株、栽植草花120万株、进场河塘石2980吨、铺设草坪近35万平米,形成了复合型的生态隔离;西湖北侧完成约26万平方米绿化栽植工作,累计栽植乔木8000余株,水生植物35万余株,色块苗木15万余株,铺设草坪近11万平方米,种植草花约7万平方米,堆砌驳岸石2000余吨;占地约1000亩的樱博园已栽植樱花谷早樱、关山樱、松月樱、青樱等品种约20万平方米8000余株,樱花大道一期栽植关山樱、早樱等300余株,樱花观赏长廊栽植关山樱、青樱1200余株;迎宾大道、幸福大道绿化隔离带也已经完成,周口河滨湖生态景观乔灌木等首批栽植完毕,硬质景观正在加快施工。截止目前已增加绿地320公顷,城市绿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每天最少可以吸收160吨灰尘,200吨二氧化碳,释放出138吨氧气,发挥城市绿肺功能,切实改善大气环境。
三、做好顶层设计 保障饮水安全打牢坚实基础
建设硕项湖备用水源地时我县同步开展公益性设施建设,并逐步进行综合性开发。目前,建筑面积约3600平米水质监控中心主体已封顶;为了将湖区水源进行轮换,保障湖区水质,建筑面积约1400平米的东湖区退水闸工程启动建设,年底工程完工;总长约13公里的输水管线近期已铺设完毕;日产20万吨的自来水厂可就近使用硕项湖水源,将抽取北六塘河清洁水源至硕项湖,已经启动建设,预计2015年将投入使用;保护水源地的湿地项目方案正在优化,年底启动建设;占地约1538亩的生态防护林工程,已栽植高杆红叶石楠2.2万株及红叶石楠苗木8万株,银杏300余株,年底工程结束;此外区域环湖道路、停车场、周口河风光地等配套工程均已竣工。硕项湖备用水源地建成后将是一个碧水绿绕、群鸟栖息、樱花绽放、熏衣飘香的人文景观胜地。
据了解,下一步灌南县还将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实施水源地复合型生态防护工程,继续加快区域功能配套,保障群众饮水安全,这对于提升灌南城市品位、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城市发展后劲都将产生极其深远和积极的影响。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