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美村建设 打造乐居吴江
2014年,苏州市吴江区紧紧围绕“集富美,一体化”思路,按照苏州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提升”工程要求,将美村建设纳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升级“五美五好”美丽村庄建设标准,以富为本,集中求美,美中见富,分类推进“美丽村庄”、“康居乡村”建设,创新推进“村庄风貌苏式化”建设试点,努力建设精致乐居、经典传世的吴江特色美丽乡村。2014年1个村庄创建苏州“美丽村庄”示范点,10个村庄创建苏州“三星级康居乡村”,自加压力确定16个“村庄风貌苏式化试点”。上半年,有2个村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北联村列入“全国美丽乡村试点示范村”。
一、优化专项规划,强化战略引领。以镇村布局规划为引领,专项制定美丽村庄、康居乡村、苏式化试点村庄等村庄建设规划,突出三个“注重”:一是注重镇村布局规划的统筹引领。以城乡一体化理念为引领,像规划城市一样规划农村,充分考虑群众生产、生活、就业的便利性,突出人文风情、旅游潜力、古村落古建筑保护开发,推进永久性基本农田、城镇控制区、产业发展区、扩建村庄、保留村庄、生态用地等规划逐一上图落地。二是注重美村建设的标准引领。在规划编制中,坚持以“五美五好”为统筹标准,即在总体面貌上,体现村庄布局美、田园风光美、生态环境美、公共服务美、文明和谐美;在具体形态上,突出一个好规划、一片好田园、一幅好景观、一组好服务、一派好村风,打造“精致典范,乐居吴江”的江南水乡。三是注重专项规划的分类引领。三类村庄建设统筹推进,但各有侧重。“三星级康居乡村”建设以村庄环境整治提升为重点,最大限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村庄风貌苏式化试点”以地域化特色为导向,村庄风貌体现江南水乡风情、村居风格体现苏式民居品味。“美丽村庄”建设坚持“五美五好”标准,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村庄特色。
二、加大政策扶持,强化制度保障。把“百千工程”作为政府工作重点,予以重点支持。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在2013年区财政拿出3500万元用于“美丽村庄”建设的基础上,2014年区镇两级财政继续安排6000万元支持美村工程建设,同时,足额安排农村环境长效保洁经费,确保人均不少于75元,美村建设补助总额突破1.5亿元。二是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建立“区、镇、村、民”四级投入机制,除区镇两级财政扶持外,建立局村挂钩、村民联建等多种资金筹措渠道,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建设家乡,减轻村级资金压力。按照“美中见富”的思路,更多开发“集富美”产村联合项目,增强美村持续建设能力。如盛泽镇沈家村,结合“康居乡村”建设便民宴福厅项目,预计每年可增加村级收入150万元。三是加强村庄建设管理。制订完善《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实施意见》,从宅基地管理出发,严把农房建设审批、放样、过程和验收“四关”,做到房屋基本户型、层高脊高、屋顶形状、外墙饰面、围墙样式、门窗风格、污水处理、物业管理“八个协调”。
三、整合资源要素,强化统筹发展。统筹全区各类资源,形成合力,支持美村建设。一是与重点工程相结合。将美村建设纳入“1058”工程民生项目统筹安排,建设23项民生实事项目,推进62条老街改造,抓好苏州市级2个美丽城镇建设,将美村建设融入湿地公园、农业园区等重大工程同步推进,形成以太湖新城为龙头,区镇村三级联动的环境建设体系。二是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2014年全区申报新农村示范村项目近200个,投入资金近1亿元,其中大部分项目集中在三类21个村庄示范点。同时整合万顷良田、土地增减挂钩、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源,强化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打造美丽田园。三是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围绕“垃圾焚烧”重点项目建设,健全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机制。积极实施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突出抓好湖泊保护利用,完成水面“三网”整治拆除,落实村庄风貌苏式化村庄“一村一河”生态化治理,开展“绿化庭院,美化家园”活动,重点抓好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
四、打造品牌亮点,强化示范效应。围绕水乡特色,按照乐居要求,突出美村品牌打造。一是突出“生态宜居”要求。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重点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坚持功能型和景观性相统一,做到“六个化”:村庄绿化、道路亮化、河道净化、景观美化、设施功能化和环境生态化,营造整洁优美的乡村环境。二是突出“苏式文化”传承。在全区2468个自然村庄中选择16个村试点推进村庄风貌苏式化建设,由住建局组织群众公推公选,选出大中小40套苏式房型,供村民建房参考。“美丽乡村”和“康居乡村”建设参考围绕苏式化要求,务求村庄风貌体现江南水乡风情、村居风格体现苏式民居品味。三是突出“一村一品”特色。按照乡村旅游、水乡风貌、田园风光、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民风和谐、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公共服务、村庄布局等不同特色为示范点排出建设重点,努力形成吴江美村建设“十样景”。
五、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区委区政府为主导,各区级部门协同,各区镇为责任主体,村(社区)为实施主体的工作体系,建立美村建设部门挂钩联系制度,明确分工、整合资源、聚焦重点、合力推进。二是建立考核督查机制。将美村建设列入2014年区城乡一体化重点指标考核,形成定期督促检查和情况通报制度。按照“两个竞赛”要求,按月通报环境竞赛成绩。建立“集富美”重点指标双月报制度,动态跟踪美村建设。三是建立宣传动员机制。利用254块“美丽乡村信息通”电子屏及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动态宣传美村建设,努力将美村建设作为宣传吴江新农村建设的窗口,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的载体,提升民生幸福的平台,展示吴江“集的形象,富的路径,美的景观”。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苏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