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下圩东港村向资源管理要效益

来源: 时间:2014-11-20 点击数:

    集体收入近乎为零的薄弱村,通过征收水面资源补偿费、完善基础设施、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实现了养殖户、农民和集体三方共赢。
    连日来,下圩镇东港村两条田间混凝土道路正在浇筑中。这两条道路总长近5公里,总投资19.8万元,其中村配套11.4万元。两条路将于本月底竣工,届时,全村田间硬质化道路实现圩口全覆盖。
    东港村辖2个自然村,1700人,农田2300亩,其中提水养殖面积1900多亩,村集体唯一的资源是500亩河沟。由于河沟水面污染严重,无法对外发包养殖,因此,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转机始于2010年。当年,下圩镇开展村庄环境整治,镇里认为东港村庄台基础比较好,要求该村先行一步。镇里给予的政策是,支持10万元启动资金,东港村配套10万元建设资金。对各村来说,这是件大好事。可如何解决村集体收入问题,镇主要负责人带队驻扎东港村调研。
    问题一大堆:东港村80%的农田被流转搞了提水养殖,流转中原有的路、沟、渠等集体土地资源被养殖户侵占;由于设施不配套,多数养殖户养殖效益低下;提水养殖粗放式管理,废水污染集体河沟……
    解决东港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关键在于向水面资源要效益,重点是完善基础设施,规范养殖户生产经营行为。
    完善基础设施还是绕不开一个字:钱。
    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东港村“两委”作出决定:一是收回各养殖基地溢出的水面和土地面积收益,二是向提水养殖户收取水面资源补偿费。
    经过综合考量和科学测算,该村制定出征收补偿费方案:养殖面积在20亩以内的每亩收60元;21亩至30亩的部分,每亩收80元;31亩以上的每亩收100元。对本村养殖户,考虑自家责任田等因素,测算养殖面积时减去10亩的基数。
    征收方案与养殖户见面后,不少人心里虽有微词,但又觉得在理。最终,大家都自觉缴了这笔费用。当年东港村共征收水面资源补偿费近10万元。根据鼓励村级“挖潜”政策,市里奖补至20万元。
    有了钱,村里便开始向上申请田间电力设施项目。至2011年,全村提水养殖区域全部安上了电力,并整治了养殖区域河流环境。
    通了电,不少养殖户安装了增氧设施,投放青虾苗混养。去年开始,村里又启动提水养殖区域田间硬质道路建设,方便了养殖户运输饲料和螃蟹。
    缴了补偿费,养殖户的收入反而大大的增加。前几年,当地蟹塘亩产量仅有110多斤。这几年不断增长,今年平均产量超过160斤,亩均纯收入1600元左右。
    随着养殖收入提高,村里还制定了流转土地租金增长机制,当地农民的土地租金收入从2010年的800元调整到1000元以上。
    村里同时规范养殖户养殖行为,严禁使用违禁药物消毒塘口。村集体水面污染状况得到改观,不少村民有了养殖意向。今年底,村里将对500亩集体河沟进行招标养殖,村集体收入将相应增加。
    2011年,下圩镇在全镇总结推广东港村的做法,并将相关工作纳入重点考核内容。目前,该镇3.8万亩提水养殖蟹塘,年收取补偿费240多万元,村集体平均增收20万元,实现了养殖户、农民和集体三方共赢。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