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联耕联种工作成效明显

来源: 时间:2014-12-10 点击数:

    一是促进了农民增收。联耕联种采用机械作业,种子和肥料投入合计每亩减少成本100元左右,麦子每亩至少增收160元,提升了标准化生产品质,每亩能多卖出40元左右。综合来算,一季麦子增加的收益可达300元左右,稻麦周年综合效益至少增加500元。夏收时,省农委对射阳县联耕联种田块进行测产,小麦亩测产量1031斤,比上年统计年报产量高272斤。在水稻生长关键的7-9月份,天气条件不佳,但联耕联种水稻田块平均亩产仍达到1309斤,比去年同期年报产量增加4.2%。
    二是带动了农机发展。2014年全县已使用购机补贴资金5388万元,补贴农机5440台,补贴金额、购机总量、农机增量均超去年,再列全省前列。联耕联种拓宽了作业市场,射阳德忠种业公司调整经营,发展卓诚植保专业合作社,一次性购买了6台无人植保机;新射农机公司8月12日单日门市销售大拖拉机10台,营业额超百万;海河镇5个村合作社一次性团购大拖拉机19台、联合收割机3台等机具,总额达320万元。联耕联种使大动力、新型农机迅速推广普及,带动了钵苗移栽机、无人植保飞机、激光平地机等一批先进、复合式农机示范推广,快速提升了农机装备层次。同时,促进了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的建立和完善,2014年,射阳新增农机合作社64家、育供秧合作社21家、植保专业合作社16家,许多合作社延伸到粮食等农产品加工,由单一农业生产服务拓展到全程服务。
    三是推动了技术运用。联耕联种带动了农机化发展,有效解决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每个村通过农民协商,选择1-2个优新品种,有利于集成技术的普遍运用,小麦普遍采用机条播技术,播种量从人工撒播的40-50公斤/亩降至20-30公斤/亩;水稻使用“上毡下钵”塑盘育秧新技术,集中育秧点由上年的20处发展到128处,可供16万亩农田栽植,有效地解决了“迟茬接迟茬”影响产量的问题。
    四是改善了生态环境。联耕联种使大型机具进田作业成为现实,深耕深翻使秸秆全量还田,彻底解决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增加了土壤肥力。实现秸秆全量还田,1-3年后土壤有机质在现有平均1.4-1.6%的基础上,将增加20-30% ,土壤有效磷增加19%,速效钾增加5%。同时,大范围推广高效低残留的农业和生物有机肥料,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