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托起农民的“致富梦”

来源: 时间:2015-01-14 点击数:

    兴化市海南镇新发村过去因为产业少、基础设施差、劳动力薄弱,大部分村民家庭收入偏低。以前的落后村如今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7名村干部各自发挥个人特长,为村民们托起了“致富梦”。
    村支书出“猪”意,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
    “想要带领群众,自己首先要做出样子,没有一点成绩,群众是不会跟着你干的。”2003年,周亚烨担任新发村党支部书记后,总是绞尽脑汁为村民们寻求致富道路,他曾经为了创办织布厂,将多年积蓄和盘托出,可面临的却是创业失败的压力。
    2010年,周亚烨开始意识到养猪业行情走高,便将织布厂以及相关器械转让出去,东拼西凑几万元,办起了简单的养殖场,没想到第一年就大获成功。从开始的100头猪到如今每年有200头肥猪出栏,周亚烨的养殖规模扩大了整整一倍,而这一路上的艰辛和不易也让周亚烨一心带领村民奔小康致富的信念更加坚定。
    如今,新发村共有近20户村民选择了规模养猪,张云海就是其中一个,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他过去靠种几亩薄田养家糊口,一年下来的全部收入仅有4000多元。看到周亚烨养猪成功后,张云海心里痒痒的,便向村里说出了自己也想养猪的念头。因为没有本钱,周亚烨一边发动村干部帮张云海贷款,一边给他传授经验,那一年张云海一口气养殖了50多头肥猪,纯收入3万多元。从那以后,张云海的养殖场越办越大,家境也逐渐宽裕起来,不仅买了新房,还娶上了媳妇,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村干部抓“鸡”遇,让收荒者当上小老板
    2013年春夏期间,因为受禽流感的影响,整个家禽养殖业行情低迷,鸡苗价格更是暴跌,而新发村副支书周海鹏正是抓住这一机遇,尝试办起了一间小型养鸡场。身为大学本科毕业生,周海鹏非常热衷于养殖技术的钻研,在他的精心照料下,鸡群生长发育健康,产蛋量高,不到2年的时间,他就将养殖规模扩大到4000只,年收入达到16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如今的新发村共有5户养鸡大户,总养殖量达到50000只。
    村民周海峰原本一直在外地靠收购废旧物资为生,然而就在他将所有积蓄都投入废铜回收行业后,铜价不断下跌,眼看资金无法回笼,周海峰便草草结束自己的收荒生涯,打算跟着周海鹏学养鸡。因为没有厂房,周海鹏便帮助他向其他养殖户借用场地养殖了3800只鸡,并全程提供技术服务,让他一下子获得了12万元收益。从那以后,周海峰便打消了外出打工的念头,在村里新盖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养殖场,决定以后就安心在家当个小老板。
    村两委忙引“凤”,让村民收入变成双份
    新发村有200多户家庭,人口1030人,耕地面积1600多亩,以前是个传统的农业种植村,不少人为了增加收入纷纷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村里。“如何才能让村民不出村就能挣钱?”一直是新发村两委班子不停思索的问题。
    2008年周亚烨多次带领村干部外出拜访本村在外能人,建议他们回村自己创业,不久后一家以畜禽养殖为主、种植为辅的天地裕盈畜禽专业合作社成功落户新发村。
    经过6年时间的发展,天地裕盈畜禽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又开创了天宝裕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吸收了不少村民进企业打工。村民不用出村就可以拿双份收入,除种地外,每个在天宝裕盈公司打工的人员月工资都在2500元左右,年底还有千元红包。天宝裕盈公司还拿出资金支持村里修路建桥及各种公益活动。
    尝到了招商引资的甜头后,新发村两委班子又集中力量筑巢引凤,成功招引了一家电子厂和一家服装厂落户。如今这些工厂产销两旺,极大地方便了本地和邻村农民就业,每个进厂打工村民的日收入都在50元以上,最多的可达到100多元。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兴化市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