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发展现代农业增产增收又增效
新增高效农业面积63万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5%;200多个观光农业景区(点)累计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超7亿元;新洋农场小麦高产攻关田亩产达到695.8公斤,位列全省第一位;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290亿元,同比增长7.4%,畜牧业人均增收316元……去年,盐城市农业系统围绕“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强基础、兴产业、促改革、惠民生,有力促进了增产增收增效,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据统计,去年,预计盐城市实现农业增加值517亿元,可比价增长3.7%。
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杨侍高效农业园区全程采用40目防虫网种植,不施化肥、农药,不用微肥激素和生长调节剂的“盐稻12号”一年比一年丰产,去年更是达到了每亩650公斤,同比增长15%。“我们的稻子加工成米后,卖价很高,去年1公斤更是卖到了56元。”农业园区主任孙华安说。去年,盐城市农业系统深入推进粮棉油高产增效创建、亩产吨粮市县创建、周年高产模式创建等“三大创建”,积极组织小麦赤霉病防控阻击战和水稻后期病虫害防治总体战,夏熟获得特大丰收,秋熟产量好于预期,全年粮食生产实现创历史“十一连增”。预计去年全年粮食总产706.3万吨,同比增长19.8万吨,首次突破70亿公斤大关,夺取了超历史的“十一连增”,其中夏粮总产270万吨、增长10.4万吨。
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全省第一。射阳县耦耕镇友爱村4组村民李运林在村里连片发展的大棚内租了6.2亩地建了3个墙体棚种植西葫芦。“这3个棚一共投入4万多元钱,等卖了瓜,再加上政府补贴的1亩大棚3000块,差不多当年就可以收回成本了。”去年,全市农业系统立足基地化、设施化,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组织实施蔬菜园艺业提质增效行动,推进S352、S234沿线等主干道沿线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带、“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和百万亩供沪优质蔬菜基地建设,新增菜篮子工程永久性蔬菜基地面积达5.53万亩,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9.92万亩,总面积达191万亩,比重达15.5%,增量和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畜牧业在困境中加快恢复增长。“滨海温氏畜牧生猪产业化”项目新建标准化猪舍4万平方米,引进母猪7000头,带动合作农户50户;“东台中粮黄海场生猪产业化”项目新建成存栏4800头繁殖场1个,年出栏10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悦达夏林家禽养殖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建设养殖场4个……针对生猪价格持续低迷、人感染H7N9流感疫情对畜牧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全市农业系统大力推进规模养殖、生态养殖、健康养殖、设施养殖“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新扩建大中型规模养殖场283个,新增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30万头以上,比重超60%,列全省第二。
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近日,亭湖区黄尖镇的水云涧游乐休闲有限公司生态农庄里,来自周边的游客不时地往返于果蔬园、垂钓台、花木苑……“这几年,政府支持生态农业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对做大做强农庄的信心更足。最近,我又流转了200亩土地,准备新上农庄二期工程。”公司总经理商立琴说。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发展低碳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和观光农业,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据统计,全市去年共实施省级秸秆还田补助资金1.135亿元,稻麦机械化还田面积730万亩,还田率达60.5%,列全省第一,秸秆综合利用率有望实现87%的目标任务,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有望实现85%的目标;建成各类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200多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2家,东台入选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盐都杨侍村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