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三举措”落实农业农村政策推进集中居住惠民生

来源: 时间:2015-01-19 点击数:

    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工作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规划引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合力推进,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做好农民拆迁安置工作,规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引导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公共服务向镇村集中、产业发展向规模经济集中、土地流转向合作组织集中、农民就业向企业和园区集中,充分维护农民权益,贯彻农业、农村政策不走样、见实效,加快改善民生。
    一、优化镇村规划布局,促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围绕构建“市区-县城-城镇-行政村-新社区”五级规划体系要求,全面推进村庄规划全覆盖,我县在今年4月份成立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审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有关部门领导和239个行政村(社区)支部书记进行规划培训,通过公开招标,由4家设计院对乡镇村庄布点规划进行修编,6月中旬完成了全县镇村布局规划初稿,规划集中居住点197个,一般保留点336个,自然萎缩点662个,并按法定程序完善后报批;全县已编制完成堆沟村、四圩村、连五村、沟东村等一批示范村村庄建设规划,以及二圩村、严垛村等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并组织规划评审,全县累计完成70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同时加大镇村规划管理、执行和执法力度,切实维护镇村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
    二、建设居住示范小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整合各项涉农项目资金,建设产业特色、环境整治、社区管理等不同类型的特色示范村。重点推进小区住宅、循环道路、给排水、电力、通信、垃圾池、路灯、村标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道路硬化、水源净化、公共场所亮化、村庄绿化、整体美化;建设完善300平方米以上的村民服务中心、1500平方米以上的休闲广场、以及社戏大舞台、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2014年度18个新农村示范村完成投入2.5亿元,完成率102.6%;全县累计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村达到107个,占总村数的44.8%;在建和建成的农民集中居住小区85个,农村进小区入住的农户达到1.2万户。培育了沟东村土地增减挂钩示范典型,严垛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典型,三队村、朱圩村省级康居示范村典型,兴港中心村、曹庄村、三兴社区、三队村、董沟村5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典型,以及耿冯村、小窑社区等一批市县级城乡统筹示范典型。加强农民建房规范化管理,全年完成了2967户农民建房审批、5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对搬迁进小区居住的农户原宅基地进行复垦,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新培育家庭农场33家、合作社50家,鼓励农民进厂、进园区务工增加收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三、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促进农民生活品质提升
    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要求,重点打造交通干道沿线的村庄,今年完成了涉及9个乡镇、110个行政村、计543个村庄整治任务。乡镇全部成立了劳务公司,招录管护人员1381名,整合省级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资金、村庄环境整治资金、扶贫公益性岗位资金共计2096.8万元,开展村庄集中整治,发放农护人员工资,购置240辆垃圾清运车、1155辆脚踩三轮车,配齐其它必要的保洁工具,实施定责、定岗、定酬的“三定”管理,做到“村庄有人扫、垃圾有人运、沟河有人清、绿化有人护、路桥有人管”,实现城区、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无缝衔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突出高速公路、县乡主干道两侧100—200米范围,结合重点工业项目、民生项目,全力开展拆迁拆违工作,完成拆迁2197户、49.2万平方米,尊重拆迁户意愿,进县城、进镇、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妥善安置,进一步促进城乡统筹建设,显著提升了灌南镇村形象。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