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灌南县“村民自治”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来源: 时间:2015-02-05 点击数:

    城乡村(居)民依法自治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省定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近年来,灌南县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意识,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强化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工作,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探索改革村级权力监督机制,促进了村(居)民主管理化进程,有效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目前,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达到100%,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率达到98%。
    一、村(居)民选举意识提高,234个村依法完成换届选举
    “每次换届选举时,我们村民都成群结对地到指定地点投票,选出自己满意的带头人,带领我们发展致富。”新安镇镇西村一组村民王亚洲兴奋地说,村民选举意识越来越高,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换届选举时都会特意赶回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投下庄严的一票。
    “十几年前每次换届选举,村组长都是抱着投票箱一户一户上门请求村民投票,去年换届选举时,我们村便民服务大厅里里外外都是人,村民都是自己积极主动来投票点投票,与十几年前相比,村民当家作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提起换届选举,有着30年工作经历的新安镇镇西村老村干部姚寿来感慨颇多。
    多年来,灌南县加强法制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举办培训班、拉横幅、贴标语、发放宣传手册等宣传形式引导村民依法参与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教育村民要珍惜和依法行使选民权利,正确履行选民义务,为换届选举圆满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2013年,灌南县11个乡镇、224个行政村和14个居委会,选民参选率达93.5%。全县除4个村因种种原因暂缓选举外,234个村(居)按法律程序,完成了换届选举任务。
    二、“三务”公开让农村更和谐
    2014年12月25日,在三口镇大北村公开栏上,记者看到了该村公布的党务、村务、财务信息。在财务信息上,按时间列出了26笔开支,以及上月余额,本月收入、支出、余额,账目一目了然。“每月2号,村监委会定期对全村上个月的财务进行审核,每月的8号定期对上个月的财务张榜公示,再接受群众监督。”大北村监委会主任姚寿来介绍说,“三务”公开使农村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群众猜疑的少了,建言献策、积极拥护村“两委”工作的多了,干部腰直了,团结务实,大胆创新谋发展的多了。
    据了解,除了在村公开栏公开“三务”信息,李集乡朱圩村、三口镇的大北村积极创新,建立村务监督QQ群,走出一条群众多方位参与,社会民主人士与在外打工村民异地监督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的新路子,把公开的内容发布到QQ群上,由专人负责收集反馈意见,形成书面记录,反馈村支两委,对村民的反映意见网上公示,并作出具体答复,受到各级部门广泛的好评。目前,灌南县各村(居)运用固定的村务公开栏、黑板报、QQ群、电台、广播、标语等多种形式,对村级党务、村务、财务进行公开,村务公开率100%。
    三、村级监督委员会让干群心连心
    近年来,灌南县通过村委会换届选举,推选新一届村级监督委员会,抓好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做到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真正形成一个管理民主化、决策科学化、办事公开化、制度严谨化、工作规范化的格局,使农村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目前灌南县238个村居都有自己的监委会。
    “我们村监委会一共有5个人,都是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三口镇大北村监督委员会主任付善举告诉记者,监督委员会每个月的2号都要对村部上个月的财务进行审核,平时参与村里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监督。
    2014年夏天,大北村监委会收集民意,建议村部对全村土地重新调整,把各家小地块变成大地块,方便机械种植,并帮助村部丈量、分配土地,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全村土地调整工作,受到村民的一致称赞。“我家一共有8亩地,分7小块,现在调整成了8亩的一大块,机械种植起来很方便,省时、省事又省力。”大北村五组村民宋培岭高兴地说。
    四、群众说了算,让低保更透明
    低保一直是城乡工作的重点,“人情保、关系保”的长期存在,让谁吃低保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为充分发挥村居民的民主权利,2013年,灌南县结合县域实际,制定出台了《灌南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细则》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操作办法,明确规定低保工作“三个群众说了算”:谁能当评议代表群众说了算、谁能吃低保群众代表评议说了算、低保对象有无问题长期公示群众说了算。
    在三口镇大北村低保公示栏里记者看到,86户低保户名单整齐排列着,2014年11月份新增的一低保户名单及政府批文也贴在一旁。“这87户是大北村今年以来所有的低保户,名单每个季度变动一次,但要长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三口镇民政助理高云书介绍,低保户群众说了算,杜绝了“人情保”、“关系保”,效果非常好。2014年,该镇根据村民举报,共核减四十多户低保户,涉及100多人。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操作办法不但过程阳光透明,而且结果也客观公正,依据办法审批的低保户,至今无一群众反映。目前,“办法”已成为基层干部在低保审核审批中的一种常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2014年,全县发放城乡低保金5968万余元,惠及23276名城乡对象。
    五、村规民约让农村呈新貌
    “我朱圩,位置好,示范村,成绩高;党中央,发号召,奔小康,是目标;村干部,作风好,村内事,共商讨;听民情,村代表,做决策,少不了;好村民,觉悟高,做主人,守法条……”这是李集乡朱圩村以“三字经”形式制定的村规民约,内容涉及村级民主管理、科学发展、文明新风、道德礼仪、环境卫生、遵纪守法等方面,内容紧密贴近农村生活,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
    2012年,灌南县精心选择了孟兴庄镇颜马村等6个村开展规范完善村规民约试点,指导各村把村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走依法治村之路。实施村规民约以来,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积极参与“一事一议”项目建设、秸秆综禁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全县农村呈现村级事务管理有序、村容村貌整洁、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新面貌。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发改委)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