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江宁湖熟周岗水科所如何掀起渔业“革命”

来源: 时间:2015-03-11 点击数:

    一个125平方米的小水池养了9000条鱼,总重量达1万多公斤,而传统养殖方式下,这么多鱼必须养在一个10亩的鱼塘里。近日,在湖熟街道周岗社区水产科学研究所养殖基地,笔者参观了这种新型水产养殖模式——工厂化原位循环生态养殖系统。
    与传统散养方式不同,这个养殖基地的鱼全都被圈养在5个长方形的水池中。据水科所副所长茆建强介绍,每个水池都是面积125平方米、水深1.7米,每个里面都养了9000多尾鱼,主要是草鱼和罗非鱼,约1万多公斤。实现如此高密度的养殖,主要靠的是工厂化原位循环生态养殖系统。笔者看到,在大鱼塘的多个角落以及水池边,都有正在运行的设备,数根管道从设备上通到池水中。“这是气提式推水机。”工作人员介绍,推水机模拟流水环境,产生循环水流,同时使水体产生高溶氧,使水池里的水不断流动,并且含氧量极高。
    水池的另一侧,数根与岸边一个水槽相连的管子引起了笔者注意。据介绍,这是一套排污设备,用于吸出池内鱼的残饵粪便,净化池内水质,真正做到零污染排放。同时,吸出去的残饵粪便由于含有丰富有机磷,是很好的肥料,可供当地农民种菜。
    令人奇怪的是,养殖基地拥有50亩的鱼塘,可只有眼前600多平方米用来养鱼,这是为什么?工作人员解释,等到春天时,外围水面上将栽种空心菜、水芹菜、高杆水稻等水生植物,这些植物能有效净化水质,清洁水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池内养鱼,池外养水’,最终依托气提式推水机,将外围洁净水质推送到水池中,产生循环水流。”
    “这几年,为获得更高的养殖产量,不少养殖户不断提高养殖密度,高产量带来了高排放,产量与环境成了矛盾。”茆建强告诉笔者,之所以着手该项目的研究,最主要是出于对环境的考虑。“掠夺性开发不可取,实现高产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传统养鱼模式,尾水对水环境有很大污染。与传统模式相比,新模式不仅保护了水环境,鱼的生长速度更快,成活率高,防病、治病容易,用药减少。他表示,养殖户如果想尝试这种模式,可以对现有池塘进行改造,不占用额外的土地资源。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发改局)

  • 综合保障部:025-83713290

    发展研究部:025-83713053

    咨询服务部:025-83713022

  • 电子信箱:jsnjfw@163.com

    南京市鼓楼区草场门大街91号

    邮编:210000

主办: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788号 苏ICP备10041884号